“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

——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12月21日 A3版)

  笔者于2021年6月到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跟班学习。从一个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市场监管“小白”到能够用竞争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法治思想去指导工作,半年来,笔者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针对如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结合个人的粗浅认识,谈几点建议。
三个发展打造“有为政府”
  智库谏言发展路径。现代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根据工作需要,安徽省市场监管局成立了专家库,为工作决策、执法办案提供参考和业务咨询。近年来,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推动下,官方智库、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层出不穷,而智库人才如何更好地服务决策,也成了各地各部门探索的重要问题。建议在建立并完善智库的基础上,将“畅聊早餐会”的做法移植到日常工作中,由主要领导面对面倾听智库人才的意见,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开门纳谏,帮助政府民主科学决策。同时,建议通过政府购买、委托外包等方式,引导智库机构特别是高校和民间智库开展对重大课题的研究。
  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走进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未来塔,楼宇(商圈)“一米阳光”党群服务中心的字样立刻映入眼帘。该党群服务中心以解决企业问题为导向,提供企业发展政策指导、企业人才和用工招聘、财务法务咨询等多项服务。经过多年的积累,“一米阳光”服务品牌在包河区街道已经成为标配。当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政府就需要对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服务设施有更多的投入,这样的投入是与居民的幸福感成正比的,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合肥“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留人才”的理念值得学习与借鉴。
  合作提升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联席会议、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执法协作会议、长三角地区反垄断协作会议等,这样的协作,不仅能够在专业领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而且能通过工作方法的互相借鉴、执法监管的区域配合,提升市场监管整体水平。近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与苏沪浙地区打交道越来越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派干部挂职等都是具体的举措。建议在对接长三角发展中,加强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增强部门、区域之间的协同配合,在合作方式上广泛运用联席会议、论坛、竞赛等形式,构建平等的协作平台,增强发展信心,激活发展动力。
“加”“减”“乘”三法建立“有效市场”
  给权力做“减法”,确保“放出活力”。“为了避免液化气市场恶性竞争,政府指导统一定价。”“为了确保全面落实安责险,政府指定共保体。”这些看似是政府的“好意”,却办了“坏事”,在竞争执法局,接触到的类似案例不在少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三个“最大限度地减少”,即“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简言之,就是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建议加强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大刀阔斧地做足权力的“减法”,将该由市场决定的交还给市场,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放权给市场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将政府的权力分流,一部分给社会、一部分给基层,以放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力,以创新力增强发展的活力。
  给管理做“加法”,确保“管出公平”。今年,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一次会议将反垄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则是政府“管出公平”的重要举措。对地方政府来说,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普及程度不及合法性审查那样众人皆知。而在开展第三方评估方面,新修订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将第三方评估单列一章,目前只有省局、合肥、安庆、池州对此进行了尝试。建议加大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加强对第三方评估的探索与运用,在自我审查、部门复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专家库、高校等资源,定期对增量、存量开展专项的第三方评估,也可以参照“湖南省中竞评估咨询中心”模式,建立或引入专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动公平竞争审查走向制度化、专业化。
  给服务做“乘法”,确保“服出效率”。“放管服”改革以来,政府的角色逐渐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产业政策也逐渐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普惠化”即去除差别化待遇,以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功能性”即通过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维护公平竞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谈服务,一方面要推动产业政策由“重点呵护”转向“全员守护”,在给予市场主体优惠时,做到纵向上具有合理差异、横向上具有公平待遇;另一方面要推动政府角色由“入场参赛”转向“场外服务”,在提供公共产品、防止垄断、保护环境、实现公平分配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位”,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弥补“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建议进一步倡导竞争文化,加强对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协调。以竞争政策为基,制定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政策。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委组织部 黄文卓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