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港通”信息化服务体系开通
本报讯 (记者 常 宇)随着重庆在港资商事登记领域实现全程网办,渝港两地通勤不便及公证文书流转不畅等给企业创业办事带来的困难得到纾解。
6月25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举行商事登记“渝港通”信息化服务体系开通仪式,推动渝港两地资源要素高效流转,香港投资人来渝投资创业由此驶入“快车道”。
香港地区一直是重庆市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地。截至6月19日,重庆市现存港资企业在外资企业中数量占比48.57%、注册资本占比81.79%。以往,香港投资者在重庆兴办企业时,其商事登记证明首先需要经当地委托公证人公证,再经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对公证文件进行签章转递。最后,申请人需要从香港专程携带原件到登记窗口进行提交,耗时大概1个月。“渝港通”平台上线后,完成以上流程只要一周左右。
近年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职责,不断探索渝港合作新模式,在商事登记领域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服务举措。2020年1月,完成外资登记系统全程电子化迭代升级,香港地区居民使用往来内地通行证即可实现线上身份实名认证。2020年7月,经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司密切合作,重庆全面启用简版涉港公证文书,成为首个启用简版涉港公证文书进行商事登记的内地城市。
今年3月,该局依托“中国委托公证(香港)信息化平台”与开办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香港地区投资者商事登记公证文书跨境信息流转,实现在线共享公证文书和实时查询核验,同时满足登记机关对文书真伪验证和申请人免予提交纸质公证文书的双向需求,全面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