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市场监管路径探析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3月29日 A3 版)

  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国际经济、贸易、航运与金融“四个中心”建设。“十三五”期间,着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是实现上海“四个中心”目标的具体内容。
  国际贸易中心由国际消费城市承载,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南京路为代表的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商业中心,已遍布上海街头,延伸到各郊区县。可以说,上海商业购物硬件设施可以与国际上任何一个消费城市相媲美,但在软件建设方面,比如经营视野、安全经营,以及放心消费过程的诸多细节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上海向国际消费城市发展过程中,强化市场监管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构筑法治为先、信用为要、维权为重的市场监管格局,是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商街商圈商区的关键所在。

国际消费城市是经济法治的乐园
  现代商业是法治经济,法治在商业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当前,一要先行就一些与生产消费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调整,通过渐进式的地方立法形式,完成从政策文件性管控到法律法规式监管的转变,建立健全国际消费城市市场监管法制体系;二要加大力度开展对国际民商事法、国际经贸往来通则惯例的研究,探索适合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特点的商业消费通则与法治方式;三要通过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实践,积极表达在创建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新秩序新规范中的话语权,明确单边关系、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在贸易战略中的多种选择,构筑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于一身的多赢法制体系。

国际消费城市是诚实守信者的乐园
  经营者身份的世界性,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化,使得经营者的信用、商品与服务的信用至关重要,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更大挑战。一要创新管理理念,完成从“海量式”管人、管物到“普适化”比对“承诺”、查验“标准”的监管方式的转变;二要发挥信息公示的作用,在对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过程中,凸显国际消费城市经营者特有信息,让经营者及商品与服务置于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

国际消费城市是消费者乐享生活的天堂
  生活消费的天堂,既是经营者的热土,也是消费者的乐园。一要把维权的广度深度强度全面向全国全球延伸,让消费维权实现国际化、全球化。比如,通过国际友好城市这一纽带,或“走出去”主动沟通交流,以协同协作协议的方法,建立维权联络点、热线电话转接点或网上联络点,逐步把维权联络点推向国际。二要重视对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比如,建立经营者维权联盟,把过去个体或个案的维权行为转变为行业组织维权行动,从而规范整个行业市场秩序。三要发挥12315的国际维权作用。国际消费城市的特点是消费者来源广、人流急、速率快,要了解消费者诉求,必须开通国际消费热线,实行24小时受理投诉制度。比如,可与国外相关组织建立协作关系,逐步实现异地投诉,协作点可异地受理并进行调停;设立一些专门受理简单案件的侵权或维权仲裁机构,通过签订协议明确仲裁协作关系,方便消费者在境内境外任何一地投诉。

□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孙华青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