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生命极其高贵的意义

——读史铁生《灵魂的事》有感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4月06日 A4 版)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史铁生的《灵魂的事》,收录了史铁生精品散文28篇,书中包含着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熔幽默、抒情、思辨于一炉,其语言独具艺术特色,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了壮美的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部书中,深深地唤起了读者对自身处境的警醒与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中称,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史铁生在21岁最美好的年龄瘫痪,品尝了生命的苦难,这引起了他对宇宙、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他在《好运设计》中说,倘有来世,我先要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因为,他想,这样就会有美丽浪漫的爱情。沿着这个思路,史铁生设计了自己的来生。渐渐地,他发现出了问题:没有挫折和坎坷,当成功来临时会有感慨万端的幸福吗?所以,“所谓好运,所谓幸福,显然不是一种客观的程序,而完全是心灵的感受,是强烈的幸福感罢了”。于是,为了使自己幸福,必须在经历中加入一些痛苦和磨难,而且磨难越多,幸福感越强烈。最后他得出结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若是只关注目的而不关注过程,一个人将陷入无可救药的绝境。史铁生的苦难不可谓不多,书中,史铁生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地阐述了一个睿智而普通的道理。
  《爱情问题》写的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史铁生说:“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然而,孤独创造了爱情,这孤独的背景,恰恰又是多向爱情之不能的原因。倘万众相爱可如情侣,孤独的背景就要消失,于是爱情的原因也将不在。史铁生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专一是爱情之特性的道理。
  在《记忆迷宫》中,史铁生剖析了人的大脑和心灵的区别。大脑充其量是一台精密的电脑,而心灵则是浩渺无边的。心灵与这个世界同构,死亡则是结构的消散或改组。
  在《私人大事排行榜》中,史铁生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由于人之间永久的阻隔,沟通便是人终身的欲望。
  《我与地坛》是一阕心曲的叹唱。双腿残废以后,史铁生曾经彷徨过、苦闷过,是地坛那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给了他一个冷静思考的环境。昆虫、草木,那些弱小的生命顽强地活着,他弄明白了,人活着就应该顺应自然,珍惜生命。
  在《灵魂的重量》中,史铁生详细探讨和研究肉身与灵魂的区别。他认为,人的生命,或生命的意义,不能孤立地理解,就像浩瀚音乐中的一个音符,一个段落,孤立看它不知所云,唯在整体中才能明了它的意义。什么意义?简单说,“就是音符或段落间的相关相系,不离不弃,而这正是爱的昭示啊”。人的死亡就是一个音符的跳过,为了宇宙这首宏大的音乐,我们何必在意自己肉身的朽溃呢?
  《皈依是一种心情》中,史铁生用细腻的笔触不厌其烦地诉说,宇宙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巨大存在,人的诞生就是将其分割进亿万个小小之肉体,因此人性天生就是残缺的。“亿万种欲望拥挤摩擦,相互冲突又相互吸引,纵横交错成为人间”,残缺的人性呼唤完美,神就出现了。但是人和神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距离,所以人间总是喧闹的,而佛陀领导清静,因而皈依只能在路上,皈依是一种心情,一种行走的姿态。
  很多人一生都是在懵懂惊慌中过的,活得不明不白,死得不清不楚。在这本书中,史铁生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人活着的意义,人为何孤独,爱是什么,死是什么,信仰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痛苦,等等。这些根源性的问题,让我们感受到文章中始终跃动着一颗善良、智慧的心。古今中外,多少哲人谈过这类问题,但多数不是玄奥晦涩、神秘高深,就是浮光掠影、虚张声势,读了让人如坠雾里,不知所云。史铁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苦难的经历转化为人生哲理,读之如醍醐灌顶,幡然顿悟,回味绵长。
  人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因而“人间戏剧”精彩纷呈。但是我们的习惯是,常常只记住自己倒霉的时候和别人幸福的时光,忘记或看不到自己幸福的日子和别人倒霉的时候,因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事实上,痛苦既是幸福的原因,也是幸福的结果;有痛苦才有幸福。痛苦越深,幸福感越强;痛苦无期限,幸福永无止。生病的经验是让史铁生一步步懂得满足。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用不完整的身体撑起的这一片完满的天空,让我们这些迷惘、急躁、心灵幽暗的人拂去挡在心灵间的迷雾尘埃,抛却苦闷与惆怅,找到一个能真正审视如何活着的状态,让灵魂在一次次回望和思索中净化,从而体会到生命极其高贵的意义。

□江苏省高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朱玲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