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加大力度 强化合作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公布
本报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强调要结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严惩影响创新发展、妨碍公平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点》从七个方面明确了工作重点。一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治理力度。二是强化行业日常监管。三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四是加强部门协同与司法保护。五是推动打防结合与打建结合。六是开展多样化宣传教育。七是做好多双边协作与交流。
《要点》提到的加大治理力度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打击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突出食品药品、农资、家用电器、建筑材料、汽车配件、儿童用品等重点商品领域治理,组织开展网络交易集中整治,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对网络交易商品的定向监测,强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执法打假维权协作,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侵权假冒商品追溯机制。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强化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和掌握违法犯罪线索,加强预警监测和事前风险防范,增强精准打击能力。二是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执法。加强全链条监管,围绕重要节庆时点和春耕、夏种等重要时段,针对农村市场侵权假冒易发多发的商品,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消费终端三个方面大力整治,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农村市场秩序。部署开展农资打假、“红盾护农”、“农资打假下乡”等集中整治行动。三是持续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重点针对拉美国家和地区,突出进出口、重点专业市场、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环节以及出口规模大、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电子电器产品、化妆品、纺织品、日用品、药品等重点商品领域治理,加强部门执法协作,严厉打击跨境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犯罪行为。四是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在“强化行业日常监管”方面,《要点》第(八)项重点工作为“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主要包括:规范商标代理市场秩序,推动商标注册和评审便利化,严肃查处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加强商业秘密行政保护。严肃查处侵犯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
《要点》规定的其他重点工作包括,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和车用燃油监管;加强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重点商品监管,严肃查处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广告;研究制订“十三五”时期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指导意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立法计划,推动制订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标准建设;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运行维护全国打击侵权假冒“两法衔接”信息共享系统,加强数据管理和有效应用;大力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作用,加大信息归集整合力度,扩大平台互联互通范围,推进信息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构建新型监管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
□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