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新闻闪光点
——谈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采写感受
4月22日至27日,我与来自全国部分重点新闻单位的编辑们一同走进福建省龙岩市,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史。5天时间里,我采写了《红土地的新风采》《红色工商的历史基因》《红旗不倒唤青山》《红色精神的践行者》4篇文章。时间紧,素材少,我如何给读者呈现一个不一样的龙岩?预设重点、对比观察、深入挖掘,是这次采访过程中的突出感受。
提前谋划 预设重点
这次活动由中国记协组织,地点是福建省龙岩市及4个县和古田会议会址,活动形式是学习体验穿插采访,内容主要包括长征史、革命史以及老区文化、卫生、环境等多个方面,并不直接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关,更没有任何现成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前谋划,预设重点,贯穿主线。红色历史、革命精神和商标富农、竹林产业等都是龙岩的特色。出发前,我与福建省工商局和龙岩市工商局取得联系,多次沟通后了解了此行所到4个县的历史文化和工商工作特色,分地区确定了采访目标:有红色工商史,那就写传承;有作风休整,那就写党建;有“一切为了群众”,那就写服务为民。
得益于详细而有针对性的采访计划,我在到达每个学习点前就拿到了地方工商局提供的素材,确定了采访对象,迅速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寻找契合点、在采访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素材。
对比观察 深入挖掘
9年前,我曾到龙岩采访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采访过一些工商干部和市场主体。机构调整后,基层工商工作如何开展?竹席厂经营得怎么样?中复村的旅游产业有哪些新发展?这些问题,我一一想在这次采访中找出答案。
到龙岩后,出乎我的意料,9年前曾采访过的那些企业和人物,都因年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无法再度回访。线索似乎断了,来前的设想要泡汤了,重新调整采访方向又时间受限。怎么办?难道就此放弃?
问原因,找不同,有变就有新。在采访中,我注意挖掘新亮点,我发现注重产品升级的竹业公司发展壮大,红豆农家乐紧跟市场调整经营取得可喜效益,90后干部在新岗位踏实敬业,这些鲜活的信息就是极好的新闻素材。在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村口立着一块大大的宣传牌,上书“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农村淘宝从这里启航”。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中复村从依靠旅游收入到利用电商卖特产,从“我帮天猫卖到天猫帮我卖”,这种主动求变的精神是红土地革命思想的历史传承,更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我紧紧围绕这些新的变化,调整了采访计划,重新寻到报道的亮点,圆满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
抓准主题 明确思路
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的主题是重温历史,深层次目的其实是激发前行的动力。结合红土地的红色历史,展现新时期龙岩工商风采,这就是我采写4篇文章时确定的大思路。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分别根据历史文化特色对文章主题作了区分。
纪行写作少不了对时间和场景的刻画,以及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融合。这种描写不同于一般通讯中的环境描写,往往采取移步换景的方式,开头部分交代时间、以第一视角增强代入感,河流大川、微风细雨、烈日乌云、青山飞瀑都可映衬主题。古田会议会址,松毛岭战壕,红军桥……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故事,借记者的视角凝炼历史进而回望现实,不仅拉伸了时间轴,更扩充了信息量。
纪行不能只写见闻,更要有思考、有表达。在文章结尾我写道:“为长征路上的革命故事所感动,被闽西工商改革创新、靠前服务的精神所感染。历史不会忘记在长征路上洒下热血的革命先烈,更不会忘记为人民利益开拓进取的红土工商!”一路走一路看,作者和读者都对龙岩工商有了深刻印象,这也就是我采写的4篇文章能够得到读者认可的关键所在。
□专题部 王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