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失信企业核查的效能

一、失信企业公示信息定向抽查发现的问题
日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2016年企业公示信息定向抽查工作,抽查对象为575家2013年、2014年未年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抽查内容包括企业是否在注册登记的地址、是否开展经营活动。
在现场核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3个方面的问题。
(一)查找企业难
执法人员对此次抽查的575家企业的住所进行分析,发现有门牌号的企业只有227家,348家企业的住所仅登记到某村或某工业园区,无详细地址信息。例如,台州市黄岩某模料有限公司的核准注册住所是台州市黄岩新前街道七里村,浙江台州黄岩某有限公司的核准注册的住所是台州市黄岩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黄岩某综合商店的核准注册住所是台州市黄岩院桥镇院桥街。执法人员通过现场核查和拨打留存电话等方式联系当事人,发现这类核查对象大多停止生产经营,但地址不详难以查找,留存电话停机无法联系,增加了现场核查取证的困难。
(二)取得失联旁证难
一些企业租赁他人房屋作为住所,所提供租赁协议中的出租方为自然人,只有出租方姓名和村委会盖章外,没有其他联系方式。在无法直接联系经营者和出租方的情况下,执法人员需要当地村委会或村民配合取证。然而,一些村委会负责人或村民出于种种顾虑,不愿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工作,调查取证工作无法开展。
(三)住所不实证明取证难
一些企业在设立登记时提供虚假住所证明,增加了公示信息抽查的难度。例如,某失信企业在设立登记时提交了一份房屋租赁协议,但出租方事后表示根本没有在租赁协议上签字,也不知道这家企业的情况。
二、如何提升失信企业核查效能
(一)利用监管系统加强数据分析
对非自然人一人独资公司、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自动催报。在信息公示监管系统的年报综合查询菜单中细化检索条件,缩小检索范围,对检索出来数据进行逐一分析查看。对办理过变更登记,特别是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要进行重点指导,增强企业的年报意识。
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主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分支机构。建议充分利用公示监管系统的查询功能,对未年报分支机构进行数据分析。对主体已年报但分支机构未年报的企业,逐一以短信+电话方式提醒,建议根据具体情形申请注销或补报。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一人多照数据
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进行统计,执法人员发现有很多一人多照的企业未按规定申报并公示企业信用信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笔者建议,利用企业名称及负责人身份证号唯一的特点,将市场准入系统与年报公示系统的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查找一人多照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数据,形成数据分析意见,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短信+电话对这些企业进行精确指导,引导其通过补报年报或办理注销登记修复信用。
(三)利用电子档案提取住所证明
对企业档案实行电子管理,确定企业住所的所有权人。把简单的村名、街道名或工业园区地址转化为具体的房东名字,确保执法人员能够有效提取现场核查记录、村委会证明、房东证明等失信企业核查证据。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市场监管局 吴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