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成绩斐然

——江苏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2016年上半年工作展示(四)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9月01日 A4 版)

  宿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宿迁市工商局把商事制度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增强供给活力提升供给效率的意见》,明确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重点开展全程电子化登记、“多证合一”和“企业政务一卡通”、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落实简易注(撤)销改革、优化“互联网+”电子商务审批、跨区域联动监管机制建设等七项工作。
  既有改革成果得以巩固。宿迁市工商局计划9月底前全面完成加载统一信用代码新版营业执照换发工作。截至6月底,“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贷款审核、涉税办理、社保登记、政府采购等环节应用基本无障碍。
  新的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在省局支持下,宿迁全程电子化试点方案呈送国家工商总局。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和江苏省工商局在宿迁进行调研论证,给予很高评价。宿迁试点方案突破工商业务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代办系统”之间的衔接壁垒,增加了“依托大型网络平台金融签名组件进行公安人口库+银行数据库交叉认证”功能,并在有介质电子签名证书之外,增加了文件型CA证书,使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更好地满足不同创业群体的需求。目前,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完成测试,办理新设企业登记9户、个体工商户15户。名称与住所(经营场所)自主申报、简易注(撤)销等改革措施均得到落实。
  改革综合效应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宿迁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分别增长10.05%、9.96%。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风向标,全市服务业企业增长17.28%,占比提高了2.3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宿迁市委首次参加省委深改组会议并作商事制度改革专题汇报,相关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委充分肯定。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执法成效显

  2016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实行大部门制改革。这次改革,合并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四个部门,组建市场监管局;将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划给行政审批局。同时,按照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相分离的原则,整合旅游、文体、卫生、教育等部门职能,实行综合执法。
  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时段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1023张,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264户次,完成食品安全抽检823批次。
  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三消”整合和“五线”融合,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不断完善消费维权网络,加强旅游市场、中介服务等价格监督检查,及时处理与民生有关的投诉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受理投诉举报2059件,办结1691件,其余正在按规定时限办理。
  在特种设备监管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重点抓好冬季小锅炉、重要节日前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大型游乐设施等专项检查和重大会议、活动的专项保障工作,先后开展多次专用机动车辆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累计现场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28家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91个,处理检验机构上报隐患167个,处理答复特种设备相关投诉举报36件。
  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加强对新形势下无照经营行为的监管,全区有照率达93.7%,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该局配合管委会对凤凰城小区无照经营进行专项整治,努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区累计开展无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122次,取缔无照市场主体10户,整改规范48户。

泰州:执法再扬威

  按照省局部署,泰州市工商局以公用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推动工商执法办案工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案件783件,同比翻了一番;案值2041万元,同比增长4倍。
  推进市、县执法资源整合,执法力量进一步强化。泰州市工商局成立稽查处,承担大要案件的查办、案件管理及对基层指导职能,抽调5名有丰富执法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稽查岗位。
  突破大要案件查办,执法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市罚没入库10万元以上案件12件。其中市局查办的不合格灭火剂案,找准突破方向,历时2个多月,罚没入库69万元。
  强化网络案件查办,执法领域进一步拓展。泰州市工商局充实网络监管力量,3人专司其职;推动各市单设网络交易监管科,目前靖江已经单设网监科。该局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工商网监”电子标志申领率、公开率在全省名列前茅。该局重点查办网络交易虚假宣传行为,仅市局就排查网络虚假宣传有效案源信息10余件,持续跟踪案源信息4件,立案3件,拓展了执法办案的新领域。
  深入开展公用行业整治,执法效能进一步显现。全市共掌握案件线索30件,立案8件,结案2件,罚没入库11.72万元。其中,市局力排阻力,坚决查办有线电视服务运营商滥收费用案件2件,有效规范了有线电视行业收费行为。今年,该局推动政府首次将四大公共服务行业消费维权工作列入市区绩效管理,对通信、供电等驻泰州企业进行考核,有力促进了消费维权工作的开展。

镇江:做实四项改革

  2016年,镇江市工商局开展了21项重点工作,确保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住所登记制度改革。镇江市工商局创新了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制度、“住用商”负面清单制度和住所(经营场所)管理责任清单制度,创新了“集群注册”“一照多址”和“信箱注册”三种登记模式。目前已有2500家企业和7200户个体工商户受益。二是“e办事”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镇江市工商局与各部门合力搭建“e办事”平台,实现“不进一家门,不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6月9日苏宁广场开业当天,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方式为入驻商户发放电子营业执照70余份,现场登记入驻商户178户。三是“单一窗口”并联审批改革。该局积极完善“一表申报、单一窗口”并联审批制度,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的方案》,将31个许可与审批项目纳入首批“多证合一、证照联办”范围。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持续显现,上半年,镇江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56万户,注册资本(金)589.45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77%、61.67%。
  积极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加快构建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证照联动监管。市政府通过的《关于实施证照联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将证照联动监管纳入政府考核,6月上旬正式运行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使信息互联共享,切实提高了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二是信用联合惩戒机制逐步产生实效。目前镇江市工商局已将市场信息化远程信用监管平台运用于集贸市场管理,试点启用电子触摸式信息查询机,对经营户开展信用评定,实施分类监管。
  积极推进消保维权机制改革。一是着力构建大消保格局。以消费者协会为主体,整合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市放心创建办的职能,统筹全市相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会维权组织、企业和行业组织、大众传媒等,推进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共管共治格局。二是创建“智慧3·15”维权平台。运用“互联网+消费维权”及“大数据运算”方式,构建横联部门、纵贯基层的维权大平台,新增网上调解室,消费者和企业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投诉,接受调解。目前,“智慧3·15”平台已经建成,畅通了镇江市工商局与市区7个市场监管局、全市30余家维权直通站的联络渠道。上半年该局受理消费者投诉5236件,调解成功率为98.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94万元。
  加快协会脱钩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行业协会“去行政化”。该局从去年开始推行这项改革,严格落实机构、职能、财务、人员与党建、外事“五分离”,同时加强对脱钩协会的业务指导,注重发挥协会的职能优势,形成联动共治。

张家港保税区:强化监管

  上半年张家港保税区工商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管。
  多措并举,增强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意识。一是搭好两个平台,让企业感受公示制度的便捷。张家港保税区企业联络员QQ群已覆盖企业4000户,依托群聊问答,该局及时把工商声音传到广大企业。工商综合服务站平台入驻专业市场等各企业集中区,提供现场申报指导和培训服务。二是坚持两项机制。张家港保税区工商局坚持快速响应机制,对外公布热线电话4部,通过直联或转接确保来电必接,对年报问题接电必答。安排QQ群常值管理员4名,对所有在线提问全天候予以回应。建立互动推进机制,线上通过发展志愿者,组织群成员互助答疑,线下定期向企业集中入驻的各专业市场、楼宇、专业记账公司等通报未报送企业名单。约20%的企业借助上述提醒报送了年报。三是给企业提供服务。针对企业提出的常见问题,该局专门编纂《最新企业年报申报手册》《常见问题解答及注意事项》等供填报参考。该局通过窗口提示、创建辅导、送法上门等方式,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公示要求,确保企业对信息公示的高认知率和高公示率。2015年度张家港保税区企业年报率为91.8%,居全省第一。该局行政处罚公示率和准确率均达100%。
  全力规范竞争秩序。一是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彻底消除部门界限,真正实现一体化运作。张家港保税区工商局将原监督管理科、经济检查支队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实行合署办公,原对应省局的11个条线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由一名分管领导、一名科室负责人统抓负责。通过实行“大监管”改革,岗位执法协作更加紧密,执法更加规范,执法效能大幅度提升。二是难点问题有突破。结合商事制度改革和放宽住所登记政策,张家港保税区工商局将防范住所失联作为监管的重要突破口。该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等,对25幢商务楼宇内的市场主体予以分类指导规范,将个别环境脏乱、无人管理、无企业实地办公的楼宇列入住所登记“黑名单”;指导存有失联隐患的楼宇管理方通过建立秘书托管机构保持联系。80%以上的贸易性企业与所在楼宇建立了协作联系机制,协同共治模式基本形成;积极推进对6个月以上不经营的“僵尸企业”退出工作,通过与税务等机关交换信息,初步筛查出142家企业进入吊销处置流程。三是抓实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该局认真开展“红盾护网”专项行动、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通过“定制课堂”、约谈、行政建议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查处违法行为。
  妥善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张家港保税区工商局畅通维权诉求通道,对照法律规定和操作实际整理制定消费投诉处置流程。该局加大“诉转案”力度,以案促调,以案促管。

□稿件提供:许步伟 孟庆祝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