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小院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10月25日 A4 版)

  在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赣西上栗县城,在汽车橡胶轮胎与柏油路面摩擦的噪声和市声、人声的喧嚣中,稍稍转个身儿,穿过一个木门,竟然撞入了摇曳着花木芬芳、充溢着盎然诗意的院子!
  这个名号“清风小院”的院落,仿佛一只装了仙丹的葫芦,拴在南极仙翁的木杖龙头上。再向里走几步,便是另一番天地,静谧、祥和、野逸、古典,真个是桃源景象!外面的繁华与喧嚷近在咫尺,这里却还保留着古色古香、诗里画里的静趣与禅意。
  如果不是有心人开发了它,让这座古老的小院子成了休闲的好去处,从而声名鹊起、异彩焕发,在杨岐山麓丘陵起伏的纵横山野里,在湘赣之边,这个小小院落就像一粒芝麻掉在沙滩上,一颗小小的星星撒在茫茫的宇宙,谁也不会去注意它。
  古拙朴雅的木栅门,楣额题写着“清风小院”四个石青色的行书大字。院墙边探出几棵苍劲古树、三五株枝干光洁的盆栽,花木掩映成趣。多情的清风,爱怜无比地轻摇那翡翠似的绿影儿,就像是母亲总爱梳弄女儿的刘海儿,那样饶有兴致。木栅门内,一条阳光小路布满彩色的石子,引领你抵达唐诗或是宋词的意境。
  满院青翠的树林,枝柯蔽日,浓阴森森。树林边上,是壁立的楼阁与木制的小平屋。从青砖圆形拱门进去,第一眼所见是赭黄色的老木头镌刻着大篆,石鼓文的笔意。这令你疑窦顿生:乡野之地,哪来这般景致?莫非这是某个文豪的大雅之堂?
  这个小院落还真是大雅之堂,它曾是“栗江书院”,一个读书人与功名、命运相拼搏的地方。如今,乡贤的汗水与泪水早已化成了一片片时光,只供怀古慕贤的书生凭吊。据此间文献记载,清光绪十八年,栗江书院由进士柳恩诚倡议,知县顾家相申请立项而建,乡人踊跃捐资。当时有校舍60余间,田百余亩,意在育乡贤、拔国才。后来,旧学废止,新学兴起,书院便成了栗江小学。
  早些年,栗江书院默默无闻,几栋老宅子在风雨中飘摇,在岁月的催促下日益衰败。也许是因缘,也许是骨子里对于一种慢生活方式的执意追寻,从充满世俗功名之气的栗江书院,到现在散淡雅致的清风小院,历史的负累逐一放下,重新回归自然与平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清风小院的新主人,以“清风”为号、以弘扬国学为己任的老郑。老郑是个文化人,更是个有心人,他遍访民间多年,收集了许多石雕木刻,一一集纳于此,让小院浸润于文化与古意之中,随处一瞥,皆有时空穿越之感。
  一个创意,或是一番追求,如一阵春风,催开了满院的花树,也吹醒了人们返璞归真的自然之心。在院子里徜徉,沐着天光与清风,真个是惠风和畅、阳春入心!这样的院子,宜诗,宜画,茶,宜酒。主人“清风”,是这座小院的知音。他懂得院子的心事,于是就在院子里设立书画班,也开茶馆,开酒肆,一班文人雅士一有时间就聚于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都市中奔波得身心俱疲的市民,见有此好去处,也竞相登临。这是座古雅的院子,却以商道的面貌立于世间。人间烟火与水墨云烟,相融无间。
  清风如手,抚爱着满院的杂树,也抚摸着书院鳞鳞的瓦椽与高耸的墙垛。整个院子藏风聚气,氤氲祥和,流溢风雅。尘世中布满老茧皮的心,在这里变得纤细而温软起来。
  立于木阁楼上,凭窗而望,俯视整个院落,竟是那样别致可人。院外是繁华的都市,是俨然的屋舍、棋盘似的街道、黛青的山影。院子里是青翠的树林,是浮动着的绿色云雾静静地笼罩着人间仙境,又像是一座宁静的绿岛浮在闹市嚣尘之中!鸟儿在小径上集聚、跳跃,叽叽喳喳。几声鸟鸣,院落的静美更加显现出来了。老石器、老树新花、木栅栏、小径、鸟雀……仿佛元人的曲子,或是画卷,每一处又都可以入诗。可惜我不是诗人,不能把这些诗料移诸纸上。假如我所钦慕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见了此景,定会“好诗排闼来寻我”“一时唤入诚斋集”!
  以画竹而闻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的家书中,很明白地表露出他无限向往的理想居所——江边柳荫,构几间平房,筑一小院,与清风明月为伍,朝看云霞,夕数归鸦,这多有诗情画意,又是多么闲适与恬淡!相对于郑板桥的向往,清风小院虽小虽偏,却在主人“清风”的经营下,更加有了品位,满眼都是雅逸与闲情。在这里,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卸下心灵的重负,让缕缕清风抚慰、安顿疲惫的灵魂。

□江西省莲花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 李晓斌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