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好作风 展示新作为

扬州江都精准扶贫扎实见效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10月26日 A2 版)

  本报讯 “围绕市场监管职能开展扶贫工作,找准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樊立新在季度工作会议上向全市系统干部提出新的要求。
  近几年,江都区市场监管局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锤炼好作风、展示新作为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用心调查,用情帮困,用力解难,扶贫工作成绩显著,连续多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最近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都滨江新城金陵村是该局的扶贫点。金陵村地理位置偏僻,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该局扶贫干部进驻金陵村后,一改过去粗放式扶贫的老路,精准排查,逐户登记,为贫困户建立档案,记录户主信息、致贫原因等,全面摸清扶贫对象底数,精准扶贫。
  因学、因病致贫户,是该局扶贫帮困的重点。金桥组村民王彬的女儿因家庭贫困即将失去求学机会。为了不让孩子失学,该局与扶贫挂钩企业——金陵特种涂料公司商谈,该公司决定每学期资助孩子5000元,直到其完成学业。
  翻开该局贫困户登记台账,可以看到村民祁杰患肾病,常年卧床不起,不仅花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一大笔债。该局将祁杰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并与金陵特种涂料公司联系,请求支持,使祁杰的后续医疗费用有了着落。“没有政府,没有你们这些好心人,我这个病治不起,家庭肯定垮了。”祁杰流着眼泪说。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因为爱看到了希望,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找准路径,入企入社,建立利益联结体,增加农户收入,是该局精准扶贫的又一举措。以往扶贫,都是单位带上扶贫款,交给村上,再由村里统筹安排,结果“胡椒面”一撒,贫困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去年以来,该局改变传统思维,在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上下功夫,探索新路径。过去,金陵村闲置劳动力收入微薄,该局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互联网”的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安排闲散劳动力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利益联结体,通过多条渠道,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我是贫困户,过去一直靠低保生活,是扶贫工作组帮助联系,如今我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有上万元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村民钱国兵开心地说。
  “在金陵村,村民想创业的,有专人培训和资金扶持;想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以帮助联系参股入社。”樊立新说,“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创业创新这把钥匙,为贫困村打开脱贫致富之门。”
  为了给扶贫攻坚提供“硬支撑”,该局还采取激励和约束共用的办法,将扶贫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综合考核内容,并提出“硬”要求,对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予以嘉奖,扶贫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对相关责任人召回问责,严肃处理。
  “扶贫工作既艰巨又精细,要落实到位,必须发扬‘工匠’精神,用心、情、用力,否则难以奏效。”樊立新说。

□生 宏 徐 江 昀 平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