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智能自助 “问答”变“填空”
苏州“企助理”成为企业登记“神器”
本报讯“放管服”改革到了乡镇一级如何“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临湖分局的实践表明,从解决群众的困难和现实需求入手,是成功实现改革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近日,在临湖分局注册大厅,一名年约50岁的中年男子前来咨询。他想申请成立一家羊毛衫加工企业,共有3个股东。窗口工作人员顾书媛立即向他介绍登记流程。当听到需要递交的材料中有公司股东会决议时,这名男子表示不懂,更不会起草。这时,顾书媛向他介绍了“企助理”,告诉他只要会操作电脑即可在上面做填空题,就能办完登记手续。中年男子高兴地连说了三声“谢谢”。
企业会计代办中介人员朱晓青带来8家企业的申请材料。她说,这个“企助理”如今成了她提高办事效率的“神器”。过去办理一家企业登记,从名称预核到领取营业执照,起码来回跑两趟,遇到经营范围表述复杂的,时间一般需三到五天。如今,先在家里或单位电脑上完成所有材料申报,每家5至10分钟,然后再到窗口集中递交,只要跑一次就能领照了。
顾书媛说,“企助理”最大的优点是,降低了企业申办者的办理难度,提高了窗口的一次性办结率。据她介绍,新设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申请原来需要填写很多信息,“企助理”通过把原来需要申办者填写的很多信息浓缩到80个字条以内,同时简化成4个电脑页面,让申办者只需在电脑上做简单的填空题,就能完成注册登记。
今年5月6日,由临湖分局自主开发的一款新设企业登记软件“企助理”上线,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注册智能化和监管综合共治。通过重造流程,变“问答题”为“填空题”,当地居民创业登记时只要会用电脑,都能用“填空”方式完成注册登记所有手续。同时,临湖镇政府承担环保、安全等职能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对这些“新入门”的市场主体提供指导,实施监督,如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涉及环保的,需及时提醒其相关注意事项。
临湖分局统计显示,“企助理”上线以来,临湖镇新增市场主体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增长20%。
临湖镇党委书记朱艳说,自从有了“企助理”,不仅区域内新开办市场主体数量增速明显,而且政府作出的相关决策、出台的监管措施更为精准。吴中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茅崧崧表示,该软件完善相关功能后,将在年底前向全区各基层分局推广应用。
苏州市工商局副局长钱玲认为,“企助理”立足登记与监管的现实需要,实现了审批与监管的无缝对接,推动了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基层共治,是苏州市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在基层实践“放管服”改革的有益探索。
据了解,“企助理”在环保、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实施综合监管服务中也大显身手,实现一条登记信息多部门共享,使监管联动靶向更精准。目前,临湖镇已有31个政府职能部门和村(社区)借助“企助理”,实施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综合监管和服务。
今年春节刚过,吴中区市场监管局设立了“企助理·基层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开发创新项目,并确定由临湖分局承担,通过互联网技术为乡镇实践“放管服”改革提供样板。
临湖分局接受任务后即展开调研,共走访了198个市场主体申办人及部分职能部门和企业、商业集聚区域街道、村(社区),听取意见,在对过去近百个案例分析基础上,整理出21个当前群众注册登记急需解决的难题,然后在法律框架下逐个寻找答案并实现整合,重造流程。该分局将所有登记材料所涉内容整体框架简化为基本情况、出资、人员和其他4个电脑页面;将所有登记文书所涉信息提炼成简单的要素信息,使需要申办人填报的信息不超过80个字条。其余包括公司章程、附表、声明、委托书等在内的申请材料,在系统内设置成可自动生成规范文档模式,实现一键打印。
通过简化,市场主体申办者申请登记时大大减轻了负担。以名称预核环节为例,按规定,所取名称需要包括行政区划、企业字号、行业特征、组织形式4项内容,但在“企助理”上,通过将行政区划和组织形式设置成自动生成模式,行业特征设置成智能关联模式,申办者只要做好“字号”一个填空题即可取好企业名称。
临湖分局局长朱玉岗说:“下一步,我们将在该软件上叠加开发无证无照移动查处平台等功能,以更好适应区域发展大局,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
□吴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