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倩:看了《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文章之后,我搜索了和莎普爱思相关的新闻,发现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会被一个全国眼科医生并不认可的眼药水洗脑?为什么上了黑名单的莎普爱思一年能卖出7.5亿元?
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广告轰炸实现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暴露出很多问题。不少人购买眼药水,是因为惧怕做手术。莎普爱思之类的药品公司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而且莎普爱思的广告词朗朗上口,这和枯燥无味、不接地气的科普宣传形成了对比。如何提升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及理性思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到药品疗效本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崔红平主任的观点我很赞同:白内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标准是什么?仅有视力指标说服力是不够的,要增加白内障浑浊度的客观指标。崔红平提出,莎普爱思滴眼液应当重视四期临床试验评价,往大了说,需要建立药物重新评估制度。
面对有争议的事物,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权威部门要加快对莎普爱思进行评估,确定该药品究竟是否能有效治疗白内障。
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金港分局陈维:经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莎普爱思滴眼液2017年在浙江省食药监局备案的电视广告中,旁白部分表述使用了“预防治疗白内障”,而其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字样只在字幕中出现。在文字版广告中,“早期”和“老年性”字样以非常小的字号标注在版面底部,而“预防治疗白内障”字样被重点突出。从广告备案角度,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虽然广告标注了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内容,但明显存在被刻意淡化的现象。二是广告中“预防治疗白内障”的表述超出了说明书适应症的范围。因此,该药品广告存在夸大和误导消费的嫌疑。
莎普爱思滴眼液为OTC(即非处方药),也就是安全性相对较高,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是消费者是否有自我诊断和确定所患疾病的能力?莎普爱思滴眼液广告中所说的“模糊、重影、黑影”这些症状并非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独有,也可能是其他眼部疾病导致的。因此,对于这种适应症范围比较狭窄,病人难以通过自我诊断来确诊的病情,食药监部门在进行药品分类时应该更加谨慎。同时,建议消费者先通过正规诊疗途径确诊自己的病情,再购买OTC药品。
江西省广昌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魏玉燕:6年前已被列入黑名单的“神药”莎普爱思滴眼液如今仍然活跃在公众眼前,一方面说明无论是广告监管部门、还是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对虚假广告的监测、打击力度明显不够大,还存在监管缺位的情况;另一方面,说明《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震慑力还有待加强。
虚假违法广告的发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进行整治。首先,建议进一步完善广告监管的制度设计,从执法实践看,目前《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处罚额度存在下限不好操作、上限震慑力不足的问题。其次,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广告的监测力度,一旦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特别是上了黑名单后仍然公开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无论是广告发布者,还是广告经营者,必须对其施以“重拳”,从严打击。最后,对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及广播电视等部门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擅自允许黑名单企业发布虚假广告的,应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蒋伶俐:我在工作中是一名执法人员,同时也是一名消费者。看到关于莎普爱思的相关消息后,第一反应是用了那么久莎普爱思滴眼液的家人,眼睛会不会有影响?我第一时间拨通家里的电话,让年迈的父母停止使用莎普爱思。一直以来,有着白内障眼疾的父母家里常备着莎普爱思,即使做白内障手术后,依然会在眼睛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使用。最早家里购买莎普爱思,是母亲的主意,在长辈心中家喻户晓的“铁榔头”代言的眼药水,他们对其极其信任。在冷静下来后,我查看了一些关于莎普爱思的新闻,发现早就有该产品夸大宣传、吹嘘作用的新闻报道,那为何至今仍能在一些大牌卫视频道的黄金时段看到该广告呢?利益的驱使无疑是首要原因,广告发布者、广告制作者、产品生产者都可以依靠广告最终获利。违法成本低也是原因之一,即使被认定为虚假宣传,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查处,但被处罚的成本和其获利的不对等,仍然让企业铤而走险,置消费者的安全、置企业的诚信于不顾。为此,必须加快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真正让“信用”成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重庆市工商局开州区分局彭春生:近日,《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起热议,再一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老年保健品市场。其实,认真梳理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人们不难发现各种夸张的词语、画面充斥其间,大肆忽悠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如此现象,让笔者深感老年保健品市场亟待整顿。
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一方面,要求保健品经营者建立商品进销货台账,落实对老年消费者的退货制度,提供发票和合法凭证,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另一方面,联手老干局、老年大学、社区等,面向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宣传,增强其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意识。
其次,要加强市场检查。一是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保健品经营户开展全面排查,建立监管台账,发现违法行为要求其限期整改。二是针对保健品经营者所谓“错时”营销,要通过完善12315值班制度,及时发现、处置保健品营销中宣传医疗功能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与食药监、卫生等部门工作协同,形成执法合力。
最后,要强化维权服务。针对老年保健品消费群体性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会同派出所、社区等,积极、妥善协调处理涉及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用品、医疗器械等商品的投诉,依法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