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角度妙布局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03月01日 A4 版)

  本报新开设的《基层|关注》版今年年初组织策划了《2018,我想对你说》和年报工作专题。在编辑来稿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同样的主题,精心选取好的角度,并巧妙安排布局,最后呈现出来的文章一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在《2018,我想对你说》专题中,四川省绵阳市工商局科创分局吴雪撰写了《2018年,我欠你一个抱歉》。这篇文章巧妙地以作者想对分局干部说声“抱歉”切入,层层递进地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说“抱歉”,分局去年的亮点工作,基层干部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由此自然展开。最后,作者以“新的一年,我会守护你们的幸福,和你们一起守护人民的幸福”收尾,进一步升华主题。
  再比如,在年报专题中,陕西省宝鸡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崔钢撰写的《年报头一个》,同样没有采用惯常的行文方式,而是另辟蹊径,以作者在元旦后探访新年第一个报送年报的经营者为切入点,穿插年报工作概况,通过与第一个年报的经营者的对话反映工商部门推进年报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普遍增强。
  上述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显而易见,写作角度都很巧妙,文章布局也很精巧。所谓写作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侧面,挖掘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表现作者想要传递的主题和立意。更通俗地说,写作角度是指写文章的入手处和落笔点。选角度,就是找出最有利于表现主题思想的某个侧面。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选材新颖的文章。
  在日常撰稿过程中,如何巧妙地选取角度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切入要小。如果选择的角度太大,就容易泛泛而谈。角度小一些,抓住某个方面做切入点,集中笔墨,以小见大,段落短小,层层递进,往往效果更好。
  第二,角度要新。同一件事,角度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以年报工作报道为例,惯常地叙述地方开展年报工作的具体举措和成绩,容易让人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抓住一个鲜活的人物或者一件新鲜的事情,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思想,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对于读者来讲,新颖别致的文章更有吸引力。
  第三,素材要多。巧妙选取写作角度,基于作者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素材,而后再反复揣摩,这些素材对于读者而言,哪些更有吸引力?对于映衬主题而言,哪些价值更大?
  第四,感情要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巧妙地选取写作角度,不是凭空想象,不是随意发挥,而是基于真实的事件、人物和情感,再进行适当加工。缺乏真情实感、完全虚构的事件无法真正打动读者。
  如何在层层递进的叙述中自然展现主题思想,以精巧的布局凸显文章立意?在这方面,没有太多技巧可循,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积累,而这些积累一定会潜移默化发生作用,最终体现在文章中。

□专题部 庞 仙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