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 服务全球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张海燕专访

阅读提示
在中国商标事业的历史画卷中,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原名中国商标事务所,是中国政府授权较早的涉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在一些人眼里,中商所是传统的,甚至略显“保守”。实际上,中商所是一家充满进取与创新精神的公司。本栏目对公司总裁张海燕进行专访,他畅谈了对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理解以及对中商所未来发展的规划,敬请关注。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商所)所在地汇集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在工商总局商标局搬迁到茶马南街之前,中商所到商标局办公楼的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自1990年起成立至今,中商所走过了28年的风风雨雨,体制在改变,业务在扩充,人员在更替,不变的是中商所诚信经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知识产权领域的需求必将更加旺盛。我们见证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赶上了蓄势迸发的国运,也迎来了蓬勃向上的行业春天。”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商所2017年总结工作大会上,张海燕的一番话,代表了他对整个行业的观察与判断。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商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面对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内部的调整变化,中商所围绕“打造一流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集团”的发展目标,按照行业特点和市场规律,加强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业务结构,网上申请成为新的业务增长亮点。在2017年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中商所被评为优秀商标代理机构。
在进入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前,张海燕积累了丰富的实体经济行业的从业经验,因此看待知识产权往往有超越纯法律问题的独特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张海燕告诉记者,厚积薄发是知识产权服务行业重要的特性之一,作为公司“领头人”,更需要不断观察、思考、积累,形成自己的理念,这样才能带领团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说到知识产权行业,一般人就会想到“法律服务”。在张海燕看来,知识产权是介于法律和实业之间的行业,既与法律紧密相关,又与市场主体的经营不可分割,谈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必须与经营结合在一起。
作为中商所的被服务对象,最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服务?张海燕认为,是更为专业的价值。与价值关联的,则是服务方的专业、经验、阅历等因素。基于这一理念,张海燕在中商所内倡导每一位员工都要成为“导师型”的服务者,在对知识产权知识、法律、案件了解的同时,还应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方案和建议。例如商标注册,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帮助其在核心类别上做好保护和防御;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发展方案。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张海燕的带领下,目前中商所已完成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业务全覆盖,主要业务部分按中心制划分为商标中心、版权中心、专利中心以及法律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商所均设立了直营分公司,下一步会逐步加强在海外设立直属机构,未来目标是打造一个以中商所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集团。
登录中商所的官方网站,“全球服务服务全球”“法律增值金融梦想”映入眼帘。这是中商所的愿景,也是中商所的承诺。
张海燕表示,“全球服务服务全球”是中商所要增强全球服务能力,力争进入国内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第一梯队,并希望发展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愿景。他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在海外更多体现在申请注册,在实际应用方面有待加强。
“法律增值金融梦想”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对中商所以往经营理念的延续。张海燕解释说,知识产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支撑,在未来将更紧密地与产业相结合。
在采访中,张海燕多次提到中商所的品牌文化。他认为,品牌文化建设关系企业发展的底蕴和未来。2017年,中商所也在擦亮自己的品牌,参加了第139届国际商标年会和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中商所还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商小萌”卡通形象等开展全媒体形象宣传,促进品牌推广和文化建设。
谈到中商所未来的发展动力,张海燕认为,一靠高效的管理,二靠优秀的人才。他说,2017年,中商所按照人才强企战略,注重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鼓励员工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进步,有效激发了人才团队创新活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张海燕表示,2018年,中商所将在练好内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在改革大潮中铸就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 李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