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分类处置 加强联合惩戒
甘肃在五地区试点“证照分离”改革
本报讯 为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重点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甘肃省加快了“证照分离”改革步伐。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将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试点,试点期为自《方案》印发之日起至今年12月21日。
《方案》指出,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以及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可以达到证照管理目的的事项,取消审批,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允许企业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对政府需要及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并以此为线索开展跟踪管理、维护公共利益的事项,改为备案管理。政府部门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通过事中事后监管予以纠正或处罚。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能够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通过事中事后监管予以纠正并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达到法定许可条件后,方可开展许可经营活动。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也不适合采取告知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程序,明晰具体受理条件和办理标准,列明审查要求和时限,实现服务事项标准化,最大限度减少审批自由裁量权,实现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办理结果有明确预期。
《方案》要求,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综合执法改革,打造综合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积极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跨部门联动响应,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提升信息共享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政府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探索实现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和相关信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等改革,将“证照分离”改革后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种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杨柳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