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暖心温度
——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窗口青年干部速写
6月的吉林,天气还是微凉,一件薄外套是必须的。
天微凉,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的青年干部们却热情似火。他们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保持着年轻活力,一年四季向群众传递暖心的温度。
90后的“老工商”
刘璐,无论是模样还是生活习惯,都是一枚典型的90后小女生,但她自己不这么看。“我2013年9月入职,现在算算也是工作快5年的‘老工商’了。”
入职一周后,刘璐就被分到了窗口。而她入职的这几年,恰逢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阶段。
说起改革,刘璐如数家珍。实缴改认缴、取消验资报告……这些亲身经历,是才干增长,也是青春印记。
2015年最难忘。先照后证目录经常更新,群众创业热情高涨,业务量快速增加,对刘璐是不小的挑战。为了不拖后腿儿,刘璐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各种新法条和新规定的学习上。逛街?美食?对不起,暂时放一边。
“五证合一”要求所有企业更换执照。“当时辖区企业有3000多户,在换照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提前10分钟坐到工位上,把水杯里的水倒满,要不然都没工夫去打水。”刘璐回忆说。那段日子,每天下班后,她都要倒在床上先睡一觉再吃饭。因为白天工作高度紧张,回家后她只想彻底放松休息。
2016年初,吉林安正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办事人员来窗口办理公司分立业务。“当时虽然知道《公司法》有相关规定,但是此前自己没办理过,一开始真是无从下手。”刘璐现场不停对照法条,帮企业填写表格。虽然加班到很晚,但最后还是帮助企业办完了业务,她心里很有成就感。
“虽然每天都很忙,但忙碌中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很有意义。”刘璐说。窗口的历练,让她更快熟悉了法规,也见证了改革释放的创新活力。
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冠,是一名“工商二代”,发自心底热爱工商。
“我2003年毕业进入工商局,在窗口负责外资企业登记注册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她感慨时光飞逝。
吉林市工商局是总局授权的外资登记局,全市400多户外资企业,对于它们的情况,王冠烂熟于心。“外资企业的股东遍布各地,有的甚至在国外,要办理业务是比较辛苦和麻烦的。”她清楚外资企业的不易。
2009年是王冠“火力全开”的一年。吉林市在全省首推登记材料网上预审,开发了外资登记网上预审平台。王冠为预审平台梳理外资相关法律法规30余部,整理示范文本200余份,开启了24小时在线预审模式,全年为200多户外资企业核实近千份材料……
2014年4月,一户中韩合资企业拟变更股东,但因股权转让文件有重大疏漏,无法按期完成转让,新老股东十分着急。王冠加班加点,细心帮企业解决了问题,顺利完成登记。企业送来一封真诚的感谢信:“感谢王冠!感谢中国政府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工作人员!”
王冠快人快语,说起工作就停不下来。现在,她又为“只跑一次”项目忙碌着。“这个活儿时间紧、任务重。第一批129项‘只跑一次’清单项目,全部实现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大好事。”
过完年,王冠一直在加班,刚开始她还有“闲心”计算一下自己加班的时间,后来干脆就不计了。“窗口形象是办事人员对工商局的第一印象,要是能把工作做好,让来办事的人满意,加班都不算什么。要做就做到最好!”王冠不愧这个“冠”字。
□马 嘉
后记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在吉林市工商局窗口,笔者感受到青年干部可贵的“蜡烛人生观”。他(她)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像蜡烛一样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青年人有朝气,有活力,有热情,正是因为有了千万个刘璐和王冠,我们的事业才昂扬向上,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