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世界因你而精彩





钱塘江,这条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之一,一直以雄浑的气势闻名天下。世世代代受江水哺育的杭州儿女,也有着像钱塘江一样大气宽阔的胸怀。
杭州改革开放的40年,是杭州人民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40年,是描绘蓝图、绽放梦想的40年,是创业创新、蓬勃发展的40年。
杭州这个生动演绎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大剧的城市,正散发着新时代改革与创新的无穷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盛赞:“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迈入新世纪,钱塘江畔、环拥秀美西子湖的南宋古都杭州,在网络经济加持下华丽转身。
据统计,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网络平台交易额超4.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75%;信息经济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连续3年超50%;网站数量,B2B、B2C、C2C规模,第三方支付均居全国首位,电子商务的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多年来,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着眼于服务大局、改善民生,积极创新治理理念、规则制度、治理模式,将政府监管要求融入平台治理规则,推动网络交易监管制度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实现了对1000余万家网店的有效监管。
这一路,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面临监管对象多、业态模式多、发展变化快、投诉增长快、职业投诉集中、区域协作集中的繁重任务和沉重压力,摸着石头过河,直到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监管模式,不断向外输出网络监管的“杭州经验”。
呵护星星之火 打造“天堂硅谷”
从西湖区到滨江区再到余杭区,杭州网络监管一路见证了全球最大网络交易平台的诞生问世、蹒跚学步、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和屡创新高,也见证了杭州电商,从阿里巴巴一枝独秀到众多企业的万马奔腾。
1998年4月7日,中国电子商务第一单不期而至:北京海星凯卓计算机公司和陕西华星进出口公司利用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首单电子交易。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彼时的杭州网络经济还在默默酝酿中,没有人能预见到这一后来者的磅礴之势。
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信息港和新药港。2006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关于进一步打造“天堂硅谷”,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模式的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杭州市工商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力配合扶持发展信息经济,在相关市场主体的准入登记上给予指导和支持。
杭州网络经济诞生之初,体量小,影响力有限,并不引人注目,成立于2003年的淘宝网,当时同样默默无闻。然而,杭州市工商部门从一开始,就以支持的态度,包容审慎地欢迎它的成长。
面对大众对网络交易的质疑,杭州市工商部门积极探索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全力打造支持网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2007年,指导淘宝平台推出先行赔付制度;2009年,指导制定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假一赔三等制度;2010年,指导制定全新的《淘宝规则》和《实施细则》……杭州市工商部门推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数开业界先河,加大了诚信经营的评价权重,大大提高了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可靠的售后保障,让网络交易的前路越走越明朗、越走越宽阔。
2008年,原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落地。由此,工商部门开始担负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监管工作。一时间,关于从事网络经营是否需要强制领取营业执照的争论四起,各地纷纷出台不同的政策。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工商,坚定地认为网络经济尚在起步阶段,应以扶持为主,允许以自然人身份从事网络经营,鼓励市场自由发展和竞争,充分释放新经济活力。
吃下这颗“定心丸”,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寒潮中,淘宝网一枝独秀,实现全年交易额999.6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卖场,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而同年国内网购交易额接近1300亿元,较2007年增长130%。由此,网络经济在全国人民面前崭露头角。
2009年,原国家工商总局专家组专程赴浙江调研网络经济,就网络交易的管理要求和模式,充分听取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地方意见,并进行论证。2010年5月总局发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暂免自然人网店工商登记义务,并且该规定为2014年《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所延续。
服务谋求发展 监管促进规范
逆势上扬的网络经济,步入大众和政府视野后,持续展现蓬勃活力。以“双11”为例,始于2009年,短短数年便成为风靡全球的网购节,屡屡刷新全球单日购物成交额之最。仅仅天猫一个平台的交易额就从2009年的5000万元增至2018年的2135亿元,10年暴增4000多倍。
与此同时,网络经济中新的经营模式、违法方式、监管难题随之涌来,仅仅网络消费投诉举报数量,就从2009年的999件,猛增至2017年的22万余件。
杭州市工商部门顶住各项工作压力,保持高站位,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坚持“三多三不”的监管思路,对网络交易多包容、多调研、多指导,不急于定性、不过多干预、不轻易处罚,积极鼓励交易平台成为市场规则的探索者、创造者。
2010年以来,杭州市工商局连续发布网络市场年度分析报告,开展各类网络监管和网络经济发展态势调研达数十项,积极研究网络发展态势和前沿问题,指导监管工作。
2013年,杭州市工商局出台《关于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放宽准入条件”等十二条建议措施,系统扶持网络经济发展。
2015年,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起草《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意见》,作为国内第一部网络交易监管地方规章由市政府出台。同年,开通网络消费投诉“红旗渠”,引导消费者进入平台自行处理通道,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杭州市消保委建成全国消协系统淘宝投诉受理平台,高效提升网络消费“事前预警、事中应对、事后跟踪”的投诉应处效率,积极稳妥地调处各地网络消费投诉。
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杭州)中心”和“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质量监测(杭州)中心”在杭州挂牌,更让杭州的网络消费维权和网络商品质量抽检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两中心累计开展5000余批次网络商品质量抽检工作,并探索推动网络不合格商品下架和查处等后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如今,杭州市余杭区网络经济监管大队承担着来自全国各地所有涉及淘宝(天猫)平台的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这个30余人的团队,每天接到涉及淘宝(天猫)平台的网络消费投诉举报件及外地移送件近1000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竭力拓宽网络消费投诉“红旗渠”绿色通道,目前已在淘宝、天猫、贝贝网、蘑菇街、网易考拉五大交易平台开通“红旗渠”绿色通道,实现网购纠纷在线快速分流、平台优先处理、效能大幅提升,调处平均时间从15天缩短至7天,累计调处网购纠纷9万余件,行政调解量减少1/3。
在加强指导、优化服务的同时,面对网络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失信问题,杭州市市场监管系统强化线下线上政企合作,以强有力的监管促进行业规范,营造诚信电商环境。2016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在查办假冒路易威登围巾案时,形成了“阿里大数据+市场监管执法”的政企协作模式,在端掉售假网点的同时,根据现场掌握的上下游供应链信息,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将查办一个案件扩展为对整个造假链条的打击。
目前,这一模式已越来越成熟,经验也更多地被其他地区复制。杭州还在全国率先查处“刷单炒信”案件,并纳入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范围,连续多年炒信案件罚没款达数百万元,全国首例因网购刷单炒信入刑案在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宣判,当事人获刑5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市查办网络案件分别为436件、677件、1242件,罚没款分别为1057.84万元、1630万元、2783万元,3年时间网络案件数增长185%,罚没款增长163%。
深化协同治理 净化网络空间
不只是阿里巴巴,杭州这块互联网宝地上还诞生了不少“颠覆式创新”:余额宝颠覆了银行理财模式,快的打车颠覆了出行模式,51信用卡管家颠覆了账单模式,还有蘑菇街、挖财、同花顺、铜板街等一大串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惊艳世界。
当前,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已从电商平台的单兵突进,实现了数字经济的全面创新繁荣,拥有大型电商平台74个,涉及服装、食品、母婴等20多个品类或行业。全国电商规模前十企业中,杭州占据三席。网易考拉海购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京东等知名平台也纷纷进驻杭州。作为一片创业创新梦想的热土,杭州锐意进取,向着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网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目标继续前行。
只有互信,才能让虚拟的网络空间进一步凝聚共识;只有共治,才能让互联网有原则、有规则,网络空间才能更清朗,数字经济发展才能更强劲有力。
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杭州市市场监管系统明确四个工作方向,助力网络经济进一步规范发展:在监管领域上,逐步探索和介入跨境电商监管,加强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监管手段上,向信用监管和大数据监管转变,深化政企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在监管路径上,以商品质量监管作为网络监管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和线下商品追溯;在监管合作上,扩大和深化区域协同监管,共谋网络市场发展与治理之路。
通过多年努力,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建成,部门协作体系正式建立。杭州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法制办等13个部门组成的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开始运行,开展电子商务平台诚信建设,探讨恶意投诉举报共享甄别机制;异地协作网络不断扩大,已与24个省市、50多个地区签订异地协作协议,异地协查信息交换周期从3个月到5个月缩短至2天到3天;政企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建成全国首个“红盾云桥”智能协作项目。“红盾云桥”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打通政企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远程在线自动比对、抓取、协查、反馈,累计交换政企数据57.23万条次,线索日均协查量从12件增至792件,效率提高65倍,共同加强信用联动,开展网络违法行为的联手治理,促进网络可信交易环境建设。
2018年8月31日,备受各界关注的《电子商务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公平、更高效的发展空间。2018年10月9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杭州市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面推进“三化融合”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杭州数字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G20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示了一座城市如何以改革的意志,实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也向世人印证了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创新创业新天堂、一流国际大都市等多重身份的实至名归。如今,杭州网络经济连接八方,汇聚着世界目光,将彰显万千气象。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杭州,正在揭开新一轮改革的大幕。
(本版部分照片由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郑 路 姜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