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安全底线 责任重于泰山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8年12月06日 A4 版)

  □

  编者按
  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底线不可触碰,责任重于泰山。
  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座谈会要求,要把风险识别分析、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守住安全底线的基本措施,把落实各方责任、完善治理体系作为守住安全底线的有力支撑,把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行政执法作为守住安全底线的关键环节,把推进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守住安全底线的强大动力,把夯实基层基础、强化队伍建设作为守住安全底线的根本保障。
  本期刊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专题,介绍基层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反映业内专家关于构建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所思所想,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问责追责应以长效防控安全事故为根本目的

  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严肃问责,严格追究企业、政府等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非常必要。但是,对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过度追责,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事故预防、风险防控的良性循环。
  安全问题涉及复杂的系统设计,发生事故的原因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可以解释的,一些事故是由多种偶然因素聚合促发的,并非所有事故都是责任事故。为每一次事故痛心和惋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预防下一次事故的发生,建立有效预防事故的体制机制。
  过度追责,也许会让事故调查偏离应有之义。在实际工作中,事故发生后成立的调查组,往往把责任追究当做首要任务,事故的真实原因退而其次。
  过度追责,可能会使履职之人变得不敢担当。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问责追责的重压之下,安全监管部门变得人人自危。很多一线安全监察人员故意不通过安全监察员、执法员考试,目的就是躲开“签字权”,生怕“惹祸上身”。无人敢于担当,又何来责任的落实呢。
  过度追责,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治理问题。但凡重特大事故发生后,都会开展新一轮的专项治理和检查行动,同时出台一系列加强监管的政策措施。这些做法对于遏制事故的发生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过度追责伴随的过度规制给企业和监管者带来了新的更多责任,紧箍越扎越紧,是否能够真正激发企业和监管者维护安全的主动性,有待考量。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就激发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活力,提升安全预防的主动性,提出如下建议。
  问责追责应当慎用刑事处罚。在安全事故追责中,政府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主要涉及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主观上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但现行法律明确规定认定渎职行为必须考虑行为本身与安全事故导致重大损失具有因果关系。当前司法实践中,对这种因果关系的理解有泛化的趋势,往往演变成“谁的地盘谁负责”,导致监管责任无限化。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后果严重,就简单认为监察人员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完善失职追责尽职免责清单。没有明确的责任边界,监管者会诚惶诚恐。笔者曾对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开展调查,没有一人可以明确回答“做到什么程度才可免责”,大多感叹做与不做一个样,甚至少干点儿反而责任会轻些。如此一来,又如何激励干部敢于担当、敢于干事?只有建立明确的责任清单,划清失职尽职的界限,免除“后顾之忧”,同时加强正向激励,才能激发监察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正确引导事故追责社会舆论。随着新闻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事故报道常常存在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为了吸引眼球,往往聚焦于事故惨烈程度,却忽略了宣传如何预防事故、应对事故。二是为了“顺应民意”,对问责官员拍手称快,似乎处理的级别越高、人员越多,才能解老百姓的“心头之恨”。笔者认为,宜疏不宜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应及时公开监管部门的责任清单和执法过程,是否失职让公众心知肚明。同时,增强全社会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内部举报制度,让全社会共同监督企业的安全运行,形成自我监督、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安全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撰写本文的目的并非为政府监管部门开脱责任,而是希望逐步完善理性的、科学的安全事故问责追责机制,促进安全监管、安全防控工作良性循环,加强正向激励,推动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蓝 麒

临海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

  本报讯 浙江省临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落实责任为动力、以多方联合为措施、以强化监管为目的,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截至目前,该局已指导全市1327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占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8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临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临海市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的目标任务,明确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分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明确了各镇政府(街道办)、各部门职责分工。同时,该局成立了临海市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台账,分解责任。该局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特种设备联席会议,细化、分解责任,督促各镇政府(街道办)、各部门落实机构、人员、职责,以网格化监管为载体,以“建立台账、实施巡查、排查隐患、宣传教育”为基础,督促辖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目前,全市19个镇政府(街道办)及头门港新区已开展相关工作。
  抓牢主体,落实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构建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的责任主体。临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狠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以点带面督促指导企业排查风险,自纠自改,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联合整治、淘汰升级。该局联合市安监局、各镇政府(街道办)开展危化品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辨识和评估,分级管控。对老旧设备和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无修理改造价值的设备,督促企业淘汰报废;对高风险的设备,督促企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淘汰报废特种设备235台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32套,27家企业进行了特种设备使用自动化升级改造。
  一企一档,分类监管。临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作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档案目录和模板,各所(分局)分批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档案,摸清底数,一企一档。同时,各所(分局)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受理、隐患排查整治、行政处罚等信息归入一企一档,实现痕迹化监管。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隐患台账,对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实施挂牌督办,落实责任到人。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该局确定不同的执法监察频次、方式和内容,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察。
  抽查复核,动态监管。该局畅通社会举报渠道,加大举报督办力度,开展现场检查复核、“双随机”抽查、联合执法检查。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存在弄虚作假的单位,依法依规、从重从严查处。今年以来,该局依法对12家涉嫌违法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处罚。

□临 萱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