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师生都问了啥?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1月10日 A7 版)

  校园周边食品我想问
  执法人员是否会重点对油品质量进行把关?
  我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闻名包头市的科大美食街,这里几乎成为科大学生最热衷于就餐的地方。这里的食品以烧烤和油炸为主,同学们被色香味吸引的同时,总会担心油的品质是否过关。我注意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经常开展一些专项检查。请问:执法人员是否会重点对油品质量进行把关呢?

  ——内蒙古科技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蒋晶

  食材是否可以上墙公示?就餐环境是否有国家标准?
  我感觉部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状况不太理想。很多小商贩、小餐饮店的油炸食品、煎烤食品对孩子健康不利。这些小商贩的用油、食材是否可以上墙公示?
  部分小店就餐环境太挤,透气性差,就餐环境是否有国家标准?

  ——上海市刘行新华实验学校老师 张杏丽

  为什么不卫生的食品还在卖呢?我们怎么才能在学校附近买到既好吃又卫生的零食?
  我很喜欢吃学校外面卖的小零食。这些小零食好吃又不贵,但是我妈妈总不让我吃,说不卫生,吃了会拉肚子。为什么不卫生的食品还在外面卖呢?我们怎么才能在学校附近买到既好吃又卫生的零食呢?

  ——浙江省台州市小学六年级学生 林盛

  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如何有效增强?“隐形餐饮”摊点如何根除?
  学校周边一些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餐饮摊点,白天销声匿迹,晚上集体出动,生意红火。这些可能是无证无照经营的食品摊贩,消费对象主要是学生,而学生在乎的只是价格和口味,对食品安全关心不多。所以,我关心的问题是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如何有效增强?学校周边一些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的“隐形餐饮”摊点如何根除?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系大一新生 任华华(化名)

  餐饮小店监管盲区如何攻破?
  我们学校周边有许多餐饮小店,它们的就餐环境大多一般,食材选购、后厨加工、厨具卫生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消费者也不能一目了然。甚至有的食品,比如麻辣烫,食材是开放式摆列的,还有店员或者消费者直接用手触摸食材,这些监管盲区有关部门如何攻破?

  ——湖北大学大一新生 李子真(化名)

  街边小店会是监管部门的重点检查对象吗?
  孩子们比较喜欢吃的烧烤、鸡排、汉堡、奶茶,一般都由规模很小的街边小店出售。我对这些食品质量信心不足,我也经常告诫学生不要乱买校门口的食品。这些小店会是监管部门的重点检查对象吗?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5毛火腿肠”里真的没有肉吗?这些“5毛食品”过期了,真是改一下日期又拿出来卖吗?
  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不要乱买零食,特别是街头地摊上的“5毛食品”,卫生状况差,吃了对身体有害。可我们老是记不住,还是经常偷偷买来吃。
  我平时喜欢吃棒棒糖、薯片、巧克力、辣条、烧烤等小食品,每包大约5角钱到一块钱,可是家里大人说便宜的食品不健康不卫生,还说火腿肠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合格肉食品,或者根本不是肉,真是这样的吗?这些小食品有时候会有标注的食品生产日期与实际生产日期不一致情况,是不是商家把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回收后,改一下日期又拿出来卖?

  ——重庆市涪陵区白涛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王言(化名)

  校园门口的小食品都不健康吗?执法部门有什么解决办法?对无证照摊点的游击战有什么长远解决办法?
  学校门口卖的小食品,家里都说安全没有保障,那我们中小学生想在学校周围买点零食还可以买什么才能放心吃呢?我自己确实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店、餐饮店,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不放心的地方,不知有关部门有什么解决办法?学校周边有一些无证无照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经常有监管部门来检查,但执法人员走后又死灰复燃,不知有关部门有什么解决问题的长远打算?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初二学生文凯(化名)


网络食品我想问
  “网红”小食品、手工零食有没有安全质量的保障?卖这些“网红”食品需要许可证明吗?消费者是否有权利让其出示?
  最近舍友和同学经常买一些“网红”的手工辣条,我想吃但是又不敢买。所以我想知道:这类食品有没有安全质量的保障?淘宝上最近很流行卖手工零食,比如说曲奇饼、牛轧糖之类的,那这些店家在卖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需要开个证明、需要有许可证?我们买这些食品的时候,有没有权利让他们出示这些证明?

  ——江苏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新生 莹莹(化名)

  线上食品有没有标准?能否设立网络食品红黑榜来规范经营者?
  我在淘宝上买的虾米酱,原来里面是筷子一般粗的大虾仁,现在买的却变成米粒般的小虾,问客服,客服说调整了配方。我特别关心的是:线上的食品有没有标准?可不可以设立一个网络食品红黑榜来规范网络食品经营户?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在网上甚至企业店铺买到假货,监管部门如何介入?网上食品是否有很多没有通过检测?
  网上食品一般宣传的质量都很好,但是有些品牌食品也可能在网上卖假货,甚至天猫旗舰店也有售假的不良商家。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是投诉就可以了吗?监管部门如何介入?网络购物平台上,很多食品并不知名,但是有厂名有地址,这类食品是否会没有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就直接卖给消费者?

  ——湖北大学大一新生 李子真(化名)

  如何索赔或退货?
  如在网购中买到不合格或者自己不满意的食品,如何索赔或退回?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初二学生文凯(化名)


其他食品安全问题我想问
  过期食品是都要销毁吗?
  经常看到电视里查封过期食品,我和同学很好奇,不知有关部门对过期食品是怎样处理的?全都是销毁吗?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初二学生文凯(化名)

  对过期食品,监管部门是如何监管的?对火车上提供的盒饭,怎么判断是否过期?
  我们学校周边的食品店卫生环境都在逐渐改善,食品安全也有保障。最近周围老师或者同学中,议论最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情,是超市冷藏食品的肉类冷冻时间过长还拿出来销售这一现象。过期食品是不是通常只是换了个包装而并没有真正处理掉?监管部门如何监管?
  旅行中我一般只敢买方便面。那些火车和长途客车上提供的盒饭,怎么判断是不是过期食品呢,尤其是熟食?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对商超售卖的切好的水果怎么鉴别好坏?
  我们学校的水果超市里除了称重的水果,还有切好了放盒子里单卖的水果,而后者似乎更受欢迎。我买的时候总会担心这些水果是从坏掉的水果上切下来的,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辨别这类被切过水果的好坏?

  ——江苏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学生 莹莹(化名)


政府部门我想问
  可不可以设置信息反馈通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不可以直接在我们的校园里设置一个类似意见箱一样的信息反馈通道,让我们有食品安全情况或者意见建议可以直接和监管部门对接?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系大一新生 任华华(化名)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能否开放食品专业检测实验室?
  执法部门在检查前,餐馆的经营者一般就已经知道执法人员要来检查食品安全,大多只是配合性地做一些表面事情。对此,执法部门能否深入调查,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学校有时候会组织孩子参观食品乳品加工厂,孩子们的兴趣很大,食品专业检测机构能否也对外开放一些实验室,让孩子近距离观察,更多地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知识?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监管人员能否经常到校园普及知识?
  管食品安全的叔叔阿姨可不可以经常来学校,多给我们讲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重庆市涪陵区白涛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王言(化名)


学校食堂我想问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否向高校提供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信息?
  广大师生是高校食品最主要的消费者,集中就餐,具有相对垄断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面影响大。我想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除了可以到高校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之外,是否还可以在高校有关部门有需求的时候,提供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是否能提供食品供应企业许可证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张西峰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在监管执法部门管辖范围?
  食堂里的卫生问题最受师生关注,曾经有学生发现工作人员把用过的餐具随意冲洗几下后用抹布擦干净就归位,并未经过消毒程序。当然,后来食堂也进行了整改。我想问一下:比如食材进货渠道是否正规、运输保鲜是否合格等。对于我们关心的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的这些问题,我们除了可以向学校要求公示信息之外,这些问题也在监管执法部门的管辖范围内吗?

  ——内蒙古科技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蒋晶

  学校食堂有没有专门部门监管?
  有时候,我会在学校的“吐槽墙”上看到有同学反映在食堂吃到细钢丝或筷子发霉等问题,所以我想问一下:大学学校食堂有没有专门部门监管?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要怎么样处理比较合适?

  ——江苏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学生 莹莹(化名)


校外托管机构食品我想问
  托管机构食品怎么保障?监管部门是否可以监管?
  在学校周边的小区,有一些人在家里或者租房子做托管机构,给学生做饭并辅导功课,每月收取一定的费用。这里面的食品安全怎样保障?对这种情况,市场监管部门是否可以监管?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托管班做饭阿姨是否必须有健康证?孩子们用的餐具如何确保质量?
  孩子们的托管班一般都是请阿姨给做饭,这些人员是否有健康证?塑料饭盒等餐具如何确保质量?这是家长们普遍担心的问题。

  ——上海市刘行新华实验学校张杏丽(化名)


整治食品虚假宣传我想问
  对网店和微商的食品宣传广告,监管部门是否会有规范的标准?
  户外广告、网店,尤其是微商做的食品宣传,总觉得虚构成分太多,夸大产品功能。对这类广告,市场监管部门是否有规范的标准?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二年级学生白晓敏(化名)

  食品广告真假难辨,该怎么解决?
  现在网络上、朋友圈里各类食品宣传到处都是,有的吹得天花乱坠,真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对微商广告有部门进行监管吗?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初二学生文凯(化名)


保健食品我想问
  对身体健康有损害的保健食品有没有鉴别方法?
  保健食品最害人的就是疗效与宣传不符,有的甚至会造成身体的不适,比如说女性经常买的减肥产品。针对这些保健食品,消费者该如何鉴别?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日本产的酵素、美白丸等算是保健食品吗?符合中国标准吗?有没有权威机构能分析保健食品的成分?
  我们对保健食品有很多疑问,尤其我是女孩,周围的朋友也有不少这类问题。
  比如日本的大麦若叶青汁、酵素、美白丸等宣称的减肥、养颜、美白功效很诱人,我和身边很多朋友都买了,这些产品算是保健食品吗?
  有媒体报道美白丸等日本保健食品致癌,但是都说日本对食品监管的严格程度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他们的产品放在中国符合我们的标准吗?
  国内和国外的保健食品让人眼花缭乱,有没有一个权威的渠道能定期分析并告知这些产品的成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呢?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二年级学生白晓敏(化名)

  保健食品的概念是什么?
  我对食品保健食品的担忧是怕买到假货。花那么多钱买到无效的保健食品还算好的,要是对健康有损害就得不偿失了。保健食品五花八门,可问我保健食品是什么我都答不上来,科学的权威的说法应该是什么?

  ——湖北大学大一新生 李子真(化名)


食品安全知识我想问
  食物相克是真的吗?有没有权威途径针对网络谣言解惑?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什么?
  网络上一直有食物相克说法,如维生素C和虾一起吃会中毒、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拉肚子、吃海鲜时不能喝啤酒……这些是否有科学依据,谁能给个权威说法?
  现在的食品谣言很多,难辩真假,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时常有人发塑料紫菜、塑料大米、胶水面条的视频。老百姓对食品科学消费知识贫乏,有什么权威途径可以解答疑惑吗?
  正规渠道购买的食品添加剂肯定是安全的,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想了解关于添加剂的相关知识。

  ——江西省抚州市某小学英语老师张宝军(化名)

  塑料瓶装水的品质和包装对健康有影响吗?
  在教室里,很少有学生自备水杯接水饮用,多数都是去学校超市购买塑料瓶装矿泉水喝,塑料矿泉水瓶质量是否达标?瓶装矿泉水是否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孩子们长期喝瓶装水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师 付瑞敏

  了解食品科学消费知识有什么渠道?餐饮店关于餐厨和员工卫生有没有专门规定?
  我们是校园食品消费的主力军,大家都想了解相关知识却找不到门路。我们应从哪些渠道了解食品的科学消费知识?对街上餐饮小店,就餐环境、食品包装、食材选购、后厨加工、厨具卫生、厨师及服务员着装卫生等方面,是不是有专门的规定?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中学初二学生文凯(化名)

  都说食品添加剂不好,可为什么不禁止?
  据说,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之类的东西对人体有害,尽量不要吃。但我平时购买的食品,多数都注明了有添加剂,既然对身体有害,有关部门为什么不禁止销售呢?

  ——重庆市涪陵区白涛中心校六年级学生 王言(化名)


外卖食品我想问
  外卖食品及其操作加工环境、餐具是否安全卫生?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点外卖的不在少数,外卖食品出自什么样的环境至关重要;外卖食品,尤其是蔬菜,自身的农药残留情况值得关注;外卖包装盒塑料材质居多,盛放热食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我想问的是:外卖食品的操作加工环境是否安全、卫生?盛放外卖食品的餐具是否安全?外卖食品自身安全、卫生是否达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师 付瑞敏

  无证照的作坊外卖点,监管部门是否只能靠举报来处理?
  现在学生们生活条件都好了,有时候不喜欢吃食堂就会点外卖。我了解了一下,有些外卖是有实体店的知名餐饮品牌,但是还有一些都没有听说过,打电话过去也说不清店面地址。我觉得这些显然是无证无照的作坊,很多学生只求好吃不关注安全卫生问题。对这类外卖餐馆,监管部门是否只能靠举报来处理?

——内蒙古科技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蒋晶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