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百日会战” 清除“保健”顽疾
“不许动,手举起来!”1月10日10时,随着民警的一声喝令,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王家湾一处以销售男性保健品为名实施诈骗的窝点被端掉。这是各地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保健”乱象常见的一幕。
从1月8日起,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百日行动。
“四个最严”加强联合整治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各地针对“保健”市场乱象,加大整治力度。
各地按照总局部署,打响“百日会战”,重点查处虚假广告、虚假宣传,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行为,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相关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为,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
在此次行动中,各地重点查处一批大要案件。
1月8日,山东省13个部门参加全国整治“保健”乱象百日行动会议,并部署开展整治“保健”乱象百日行动。青岛市市南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据《食品安全法》,依法查处青岛市南区银色世纪保健食品经营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销售预包装食品和保健食品案。针对当事人上述违法行为,该局依法没收2盒海智健DHA藻油元宝枫籽油复合夹心型凝胶糖果和2盒银龄牌海欣胶囊,没收当事人违法所得1274元,并处罚款5万元。
1月11日,天津市为期3个月的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了起底清查工作。为打击“欺诈、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天津市10部门从1月2日起,结合总局部署的百日行动,进行为期3个月的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1月11日,天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9839人次,检查保健品经营单位(场所)18446家,查处违法经营者(场所)153家,立案138件,查扣违法保健品306738盒(台、袋),移送公安机关2件,现场责令整改68家,依法取缔违法保健品经营户23家。开展宣传1216场,张贴宣传海报34134张,发布宣传信息14409条。
各地依据实际,明确百日行动的整治重点。
1月8日,湖北省13部门根据总局部署开展全省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百日行动将聚焦与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重点整治广告中存在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突出问题和通过免费体验、举办讲座、义诊等形式销售保健品行为;重点查处以会议营销、网络销售、电话营销、有奖促销、销售返利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品的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保健品广告违法行为,以仿冒手段“搭便车”“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负责人介绍,整治行动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深挖案件线索,迅速查办并公布一批重大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1月10日,广东省举行全省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根据总局部署,制定广东的百日行动方案,细化各参与行动部门的职责分工。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麦教猛强调,全省各地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重拳出击,大力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他对行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隐患。充分发挥12345投诉举报中心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大数据分析,广拓案源、深挖线索。二是突出整治重点,依法严厉查处。突出对“保健”市场经营行为、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三是注意工作方法,扎实有序推进。坚持线上线下部署相结合、个案查处与行业规范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1月11日,河北省联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举行。会议明确百日行动的重点行业及领域、重点场所及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为等,并对部门分工进一步细化。
快速反应 深化基层联动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开展迅速,有赖于基层各部门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将百日行动落到实处。
从总局1月8日举行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到各地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再到基层多部门联合检查“保健”市场,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要想健康就吃我们公司的保健品……”1月11日,一保健品公司组织老人开会宣传时,被四川省遂宁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及时制止查处。
经过执法人员宣讲,台下的老年人们才意识到被骗了。“被骗的钱退还到你们手中,我们就是来为你们维权的。”执法人员的话音未落,台下已响起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遂宁市工商局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售卖保健食品药品中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先后取缔非法会销场所30处,并通过查封会销企业账户返还使受骗老人免遭损失。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中发现,涉案最多的一起保健品公司欺骗老人金额达828万元。
1月11日,浙江省宁波市开展“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明确重点整治区域为社区、公园、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以销售“保健”类店铺等为重点整治对象,以节假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为重点整治时段,并将此次整治专项行动延长至今年6月底。
1月12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市场监管局经检支队队长王晔兵带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专案组”执法人员,将群众反映集中的“秦皇岛广电万家老年快乐营”团伙一举打掉,并对其虚假宣传、违法直销等行为立案调查。同时,执法人员还对海港区红桥市场内正在授课的“养元堂”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扣押和清理该场所用于授课宣传的各类设施。
1月12日,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火车站附近端掉一个虚假宣传保健品窝点。该公司称其产品“磷酸果糖”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赠送的通络理疗帽能降血压、预防脑溢血。据介绍,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已联合相关部门检查店铺4000人次,对20家违法企业予以查处,立案15件。
除此之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还联合相关部门对保健品虚假宣传发布警示、消费提示,对公园、社区的老年消费者开展宣传。
清除顽疾 网上“保健”须重视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通过微信、QQ等形式虚假宣传保健品的网上“保健”现象增多,亟须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在武汉市汉阳区销售男性保健品现场,警方发现,该团伙通过弹窗广告吸引顾客上钩。一旦有人通过弹窗咨询,这些人就会假冒医师、教授或者老中医接受咨询。这些团伙公司化运作,大量购买手机卡注册微信,聘请专人负责编写虚假案例,通过网络推广引人上钩,按照“话术”进行“诊治”,在获取对方信任后再推介“药品”。
专家指出,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各地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加强对保健食品营销行为的监管,向公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群众增强防范、维权意识,同时加快构筑科学完善的安全治理体系,规范市场发展。
□本报记者 倪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