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回应公众 提高政务微博影响力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2月26日 A6 版)

  □

  微博以反应速度快、网民参与多、评论互动强的特点在新媒体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近年来,政务微博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务公开、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解难答疑的窗口,越来越受重视。截至目前,已有50多个部委入驻新浪微博,建立了覆盖不同行业的微博矩阵,政务宣传、便民互动的新媒体效应不断放大。如何加强重点舆情监测应对,如何积极回应公众以提高影响力,成为政务微博运营的重要课题。

充分发挥微博开放互动的特性,疏导群众的正常表达
  新浪微博将用户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后台管理,传播数量小的用户为普通用户,传播数量大的用户为特殊用户。在特殊用户中,政府部门以及传统媒体为蓝V用户,粉丝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个人用户为橙V用户。加V用户由于影响面广,新浪微博在后台安全管理方面更加重视。一是严格按照网信办有关管理规定,对恶意信息、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及时予以屏蔽、删除。二是加强舆情监测分析,发现重大问题第一时间与账号运营方联系,启动内部应对程序,与运营方协调联动,监控舆情发展,将负面影响消除于萌芽阶段或降至最低。三是对橙V个人用户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发现不良倾向及时消V,降级处理。
  在政务微博运营中,要充分发挥微博开放互动的特性,疏导群众的正常表达,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不能保持沉默。以环保部为例,2016年环保部政务微博刚推出时,很多人担心环保部承受不起网民对环境恶化的批评、责问,但经过一年多运营,网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对环境保护取得的进展和需要人人参与有了更多的认同。2018年3月22日,环保部政务微博更名为生态环保部政务微博,当天阅读转发量超过1400万,出乎很多人意料,环保事业通过微博走近网民,赢得更多支持。

改进微博呈现形式,提升网民互动体验,扩大政务微博影响力和覆盖面
  新浪微博后台大量数据分析表明,微博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布账号,在媒体格局快速发展变化的当代,需要更新微博管理运营理念。首先,微博是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多媒体传播的赋能工具,是群众了解政府部门工作的窗口。其次,微博是最短距离与群众连接的政务通道,是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情况、参政议政的快速通道。第三,微博是舆情搜集分析,有针对性加强舆论引导,改进工作的有效工具。
  做好政务微博传播要重视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把网友当朋友,把网友当服务对象,发挥微博良性互动的功能,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
  二是改进微博内容制作发布的形式,更多采用网友爱看以及参与感、体验感更强的图片、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手段。比如市场监管职能与百姓消费、企业生产、市场竞争密切相关,有天然的、丰富的、贴近老百姓的内容,需要避免过多采用文件发布、公文通告等高、冷、硬的发布形式。以人民陆军微博上线当天圈粉25万为例,上线前连发冲击力很强的宣传画,上线时以一部视频短片推广陆军的形象,紧接着推出用户抽奖(坦克模型)活动,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很快收获了一批忠粉。
  三是建立行业微博矩阵,形成联动效应。一些政务微博大号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生态环保部、国资委、团中央等都非常重视与系统内的地方政务微博互动,构建覆盖面更广、传播受众更多的行业微博大号。
  四是积极培养市场监管行业大V,从业内专家、引领意见的角度对政务微博的内容进行转发、补充、回应,放大微博效应。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的舆论主渠道作用,对一些政务微博不便回应的内容,授权行业媒体微博有针对性地解答、引导网民言论。

加大微博运营投入,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发布能力和水平
  改进微博发布形式,需要从理念、技术、手段和内容组织策划上不断创新,遵循微博自身传播发展规律。
  一是要加大投入,在运营人员和技术保障方面完善24小时值班制、提高视频拍摄制作水平,丰富微博呈现形式。
  二是要积极开展政务微博观察,邀请传媒研究学者分析微博走势,培训系统内政务微博运营人员,建设高水平团队。
  三是要适应政务公开大趋势,充分重视微博平台民情民意搜集作用,在评论回复、网友互动、政策答疑等方面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总之,政务微博运营应在涉及政治安全、政策安全、重要评论、重大事项、民生舆情等内容上建立预判预警互动机制,着力提高政务微博运营团队快速反应和安全管理能力,以及时有效、形态丰富的内容发布和公众活动取信用户,赢得粉丝,扩大影响。

□中国市场监管报新媒体部主任 黄 鹏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