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格执法保证工人“头顶上的安全”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4月26日 A3 版)

  近日,一段关于安全帽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两个安全帽相碰,一线工人的黄色安全帽像蛋壳一样被直接撞碎,另一顶红色安全帽安然无恙。据报道,视频发布者是工地上的砌砖工。4月17日,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工种需要佩戴安全帽上岗的人员总数已达8000万人以上。安全帽作为一种消耗品,每年的使用量在5000万只以上。可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帽是保护工人生命安全最基本、最重要的装备,安全性是其第一位的属性。特别是许多一线工人,长期在厂矿工地作业,容易遭遇高空坠物等侵袭,危险系数高,所佩戴的安全帽必须安全。这是对劳动者的保护,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然而,从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线工人所佩戴的黄色安全帽简直脆如蛋壳,一碰就碎。事实上,我国对安全帽的质量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对安全帽的选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同时,为保障该标准落实,国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安全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等制度。
  尽管如此,有关安全帽的质量问题仍不少。譬如2016年,安徽省质监局披露,安全帽产品抽查合格率为89.47%,即10%左右不合格;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4批次安全帽被检出不合格。
  这些劣质安全帽的各项指标显然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但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良厂家与商贩大肆制售不合格的安全帽,一些黑心工头则任凭这种安全帽流入工地,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劣质安全帽引发关注的背后,也暴露出相关行业乱象和监管不足。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对正在生产假冒产品的场所、作坊依法进行查处。当假冒产品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时,质量监督(现市场监管)部门有权依法进行查处;进入流通领域后,由工商(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检查;进入厂矿和工地后,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督察。
  劳动防护没有等级,安全面前人人平等。一顶安全帽,保护着人的生命,也实实在在地考量着安监、劳动监察和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对工人生命的尊重和负责程度。清理不安全的安全帽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安全帽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绝不让不合格的安全帽流入市场,混进厂矿、工地,同时加大安全帽销售环节的抽查力度,包括增加抽检频次和抽检比例,对安全帽使用环节也要加强抽检。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对工地的检查不能走过场,应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监督,一旦发现安全帽等防护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要立即督促停工整改,验收不达标不得恢复施工。此外,劳动监察部门也应切实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查处力度,用严格执法保证工人“头顶上的安全”。

□廖海金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