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有了“双保险”
宁海探索“行业自治+部门监管”商圈餐饮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 4月23日,浙江省宁海县桃源广场组织商圈内60家餐饮单位加入食品安全自治平台,由各餐饮单位负责人或厨师长担任检查成员,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定期开展联评互查工作。
“面粉、大米不要贴墙、贴地堆放,容易发霉。”“冷菜间取菜后要随时保持密封状态。”在红妆餐厅,检查员们用“火眼金睛”检查后厨各个角落,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指出了餐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他商户好的做法,检查员们也纷纷点赞,比如辣府火锅店内设立了食品原料来源公示栏,食材从哪里生产、批发一目了然。“这个做法很好,值得借鉴,我们回去也做一个。”一名检查员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说道。
商圈成立餐饮食品安全自治平台,只是宁海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市探索实行“行业自治+部门监管”商圈餐饮治理新模式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除了商圈内餐饮单位定时开展实地检查,互相评价外,监管部门也会全程跟踪,给予指导,为商圈食品安全自治提供坚实后盾。
“我们将商圈内餐饮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自治模式,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相结合,形成商圈食品安全的双重保障,提升商圈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效能。”宁海县市场监管局直属一所副所长李宁丰表示,监管部门除了为商圈餐饮互查互评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导,制定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外,还将定期开展动态抽查,公布问题清单,帮助餐饮单位及时进行整改。此外,监管部门还实行黑名单公示制度,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这个治理模式很好,不仅有同行的监督,还有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够有效提升我们整个商圈的食品安全水平,给消费者更好的保障。”辣府火锅前厅经理王聪维接受检查后由衷感叹道。目前,该模式已经在西子国际和桃源广场两家商业综合体实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以西子国际商圈为例,自该模式实行以来,广场内所有餐饮单位食品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均达到B级以上,食品安全水平和满意度均有提升。
□王焕民 潘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