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旗帜高高飘扬

——来自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报道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05月07日 A1 版)

  □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成长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和风向标,中关村的奋斗史诗,激荡着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我国创新发展的历史画卷中,中关村是一面始终高高飘扬的旗帜。

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关村走上了历史舞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前行道路上,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关于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并印发给北京市工商局,提出授予中关村示范区工商分局企业登记管辖权等6项指导意见。
  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大幕拉开后,中关村也进入由科技体制改革向全面创新改革转变的新阶段。工商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工位注册、“证照分离”等诸多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企业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5年9月29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支持中关村示范区改革名称登记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和登记手续等19条措施,进一步激发了中关村的创新潜力。
  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出台《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改革试点。
  在2018年10月举办的“海淀工商伴行中关村创新发展40周年座谈会”上,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在中关村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海淀工商分局作为主力军、领头羊,始终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政策创新与改革实践让中关村活力迸发,涌现出联想、百度、京东、小米、奇虎360、今日头条、搜狗、旷视科技、寒武纪等一批全球领先的知名企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万余家,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技术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

知产保护护航创新
  改革,是中关村创新的底色;创新,是中关村崛起的灵魂。作为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为中关村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人工智能芯片、集成电路设计、5G移动通信、石墨烯材料制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创新药物……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各大知名企业带着“黑科技”扎堆亮相。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是它们领先行业、雄霸市场的秘密武器。
  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主动作为,助力中关村企业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水平。
  2009年11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事处挂牌成立,成为总局对外设立的第一个“窗口”单位。
  2015年年底,以中关村品牌众扶小组为载体的“中关村品牌众扶”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小组成员涵盖工业、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实现商标品牌、专利、标准、检验检测等工作的一站式帮扶。 (下转2版)
(上接1版)
  成立以来,众扶小组开展活动30余次,获得帮助的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小米集团在海外获得超过4000项授权专利;汉能在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布局超过1000件商标;搜狗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商标申请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3月,中关村管委会向商标局发去感谢信,对商标局驻中关村办事处帮助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解企业燃眉之急的行动表示赞扬。
  在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过程中,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北京理工大学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园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理工雷科、理工华创等企业创办时,知识产权均作价入股,为这些学科性公司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86395件,获得专利授权53982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624件。示范区企业共申请PCT专利4596件,占北京市同期PCT专利申请量的70.4%。
  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见证了中关村创新发展的铿锵脚步,并将引领中关村实现新跨越,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砥砺前行再攀高峰
  创新永不停歇,成就举世瞩目。如今,中关村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集群。人才、技术、资本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在这里聚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在这里创建,全国1/3以上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案例在这里发生……
  放眼未来,中关村正在走向全国:与全国17个省区市合作,共建园区87个,中关村的创新基因不断复制,实现了技术输出、政策输出、品牌输出。
  面向世界,中关村也在“播撒种子”。近700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中关村成为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4月17日,为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关村管委会发布覆盖完整创业生态链的新政策体系,为新一轮创新发展带来诸多利好。
  4月23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行动方案(2019-2021)》重磅发布,16项具体举措将引领中关村示范区知识产权事业再攀高峰,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处于高处寻高处。进入新时代,中关村示范区将努力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砥砺前行再出发,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报记者 李 春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