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河村追梦人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冷菊贞印象

驻村4年,她脚踩厚厚的泥土,把垄沟当成键盘,把大地绘成图画,带领全村老少将好风景做成大产业,用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戴。她就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驻饶河县小南河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冷菊贞。
走进小南河
“因为对山水的热爱,我回到了家乡。因为对摄影和文学的酷爱,我来到了大顶子山下的小南河村。因为小南河,我错过了很多镜头中美丽的风景。因为这错过的风景,我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小南河。”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白云飘过大顶子山……”上世纪60年代,一首《乌苏里船歌》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对东北边陲小城饶河的美丽风光充满向往。
1973年,冷菊贞就出生在双鸭山市饶河县。2015年之前,她是双鸭山市市场监管局的干部,工作勤奋又刻苦。业余时间,她爱好摄影和写作,脚步踏遍了饶河的山山水水,镜头里全是对家乡的热爱。
2015年12月,当得知市委要求每个市直机关选派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后,冷菊贞主动请缨来到小南河村,成为全省3492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
小南河村共有226户村民,近2万亩土地多为贫瘠的岗子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仅靠种植玉米。更要命的是村穷人心散,村民农闲时就爱打牌、喝酒。小南河也因此成为全县有名的“泡在酒缸里”的贫困村。
“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回到家乡,冷菊贞下定决心要为乡亲们做点事。
2015年12月6日,顶着漫天的风雪,冷菊贞到小南河村赴任。
一进村,她就召集村干部开会,试图找到村庄发展的突破点。但常规的做法经过讨论,一 一被否定。
小南河的出路到底在哪?为此,冷菊贞找来所有资料,并到村里各处实地考察。凭着摄影人独特的视角,她终于发现了小南河村潜藏的宝藏——
这里有《乌苏里船歌》唱到的大顶子山,有令人神往的乌苏里江、珍宝岛,还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的重要活动地。至今,村里仍保留着体现关东风情的木刻楞老屋大院和一些代表东北民俗民风的老物件。
对!打造集观光、摄影、农家乐为一体的摄影旅游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这就是小南河村该走的路。
点燃创业梦
“做一件事容易,做成一项事业难。领着一个人做一件事容易,领着一群人干一项事业难。农民并不是没有梦想,只是需要有人去点燃。”
冷菊贞满怀激动地提出建议,没承想,却遭到众人反对。“村里人都不愿意看的东西,外人还能愿意来?”村民认为冷菊贞是在“瞎胡闹”。
好在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大多数党员的支持。
“在农村,只有身体力行,用事实说话,才能让村民信服。”冷菊贞为自己打气。
之后,小南河村第一个微信群建起来了。冷菊贞和村干部研究决定,利用村里的木刻楞老屋大院打造农家乐,并个人垫付资金购置了仿古花布、年画、窗花、红灯笼等物品。
白天,她领着村两委和几名党员编苞米串、贴窗花、挂灯笼、装扮民俗老屋;晚上,忙着拍照片、做视频,将小南河乡村旅游资料发到摄影群、朋友圈做宣传。
一个寒冷的冬夜,她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独自踏着没膝的积雪,穿过坟茔地,登上山头,只为了拍一张满意的小南河村红灯高挂的夜景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的一天,冷菊贞听说黑龙江省要召开摄影年会,便争取机会在会上播放了小南河村的两分钟宣传片。正是这个宣传片让很多摄影爱好者知道了“小南河”,也令村民大为震动——“原来我们的村子这么美”。
2016年元旦刚过,“大顶子山关东情——小南河农家摄影旅游基地”终于迎来了首批游客。一个来自浙江萧山30多人的旅游团走进了小南河村。
那一天,村民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拿手好菜。游客拉爬犁、打雪仗,玩得尽兴,吃得开心,都说“在小南河,才真正体会到北方人的热情和淳朴”。
小南河的名字不胫而走。那个正月,陆续有140多个团1500多名游客来到小南河。沉寂多年的小山村火了!
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进来。冷菊贞趁热打铁,带领全村利用“二月二”打造“开耕节”,又推出了“五一三天乐”“端午一日游”“七七乞巧节”“中秋情”等项目。
村民的热情一旦被点燃,便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此后,小南河村种植了百亩向日葵和油菜花,成为浙江卫视《我们十七岁》“明星过大年”的拍摄地,《黑金部落》影视基地和民俗外景地也相继落成。
小南河农家旅游协会的成立,使全村的旅游事业驶入了抱团儿经营、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在市场监管局的帮助下,村里还成立了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注册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等4件商标,推出了农家辣椒酱,恢复了酒坊、油坊、豆腐坊。
2018年,小南河村全部实现脱贫。今年,村里还计划兴建规模化辣椒厂。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小南河村越跑越欢,越跑越远。
故事在继续
“我申请把驻村服务期再延长3年。我要真正成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工作者。”
自从走进小南河,冷菊贞就脱掉了高跟鞋,剪掉了披肩发,告别了心爱的旗袍。4年的风雨锤炼,令她肤色黑了,皱纹多了,双手也变得粗糙了。但她的目光依旧温暖坚定,背脊始终挺拔如松。
在小南河村,冷菊贞租下村民的一栋闲置房屋,用于居住和办公。由于屋里贴满了“福”字,村民亲切地称之为“福屋”。这里不仅是冷菊贞的住处,也是小南河村村委会的“第二办公区”。有事没事去“福屋”坐坐,已成为不少村民的习惯。“福屋”的灯成了村里的“长明灯”,冷菊贞也因此养成了和衣而卧的习惯。
4年来,冷菊贞与小南河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老支书待她亲如长辈,新支书与她从最初的互相质疑发展为互相支持的战友,会计小马的快速成长让她深感欣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骨干力量的支持,才让她在带领村民创业发展的路上越是艰险越向前。
4年来,冷菊贞与小南河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到过年,她都会拿上相机挨家挨户为村民拍摄全家福。看着镜头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体会着照片中村民添丁进口的变化,冷菊贞心里有说不出的甜——“我要用相机记录下小南河人热爱生活的每一张笑脸”。村民们的心与她越贴越近……
2018年,在作为第一书记任期将至的时候,冷菊贞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申请将驻村服务期延长3年。
如今的小南河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北民俗旅游村、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年来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00万元。冷菊贞也凭借突出贡献,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黑龙江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8月,小南河的向日葵花海一片金黄,朵朵葵花迎着太阳怒放,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美丽乡村画卷。绿水青山间,小南河的发展故事仍在精彩继续。
□本报记者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