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11月22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工作组在京举办“慧眼观后厨 共治促食安”校园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主题活动环节众多、亮点纷呈,多维度展示了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事关师生身体健康,关乎亿万家庭幸福。特别是随着供餐形式更加多元,供餐品种日益丰富,学校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关注不断增加。有的学校在食堂设施设备配备、布局流程、从业人员管理,以及食品采购、加工制作等环节,不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凸显了校园治理的一些短板。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提升现代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食品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学生饭桌安全,需要主管部门、学校负责人、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树立责任意识,从民族未来的高度、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从关爱每个孩子的态度,将责任二字始终“置顶”。今年4月1日起,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施行,明确提出实施学校相关负责人“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和“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旨在强调“校长(园长)”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的相关责任。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 一套严谨、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学生用餐环节多、链条长,需要学校严格规范食堂加工制作全过程控制。学校食堂管理、食品采购、进货查验、食品贮存、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每个环节都应有详细规定,每个环节的管理都不能松。只有打造一个贯穿采购、贮存、加工制作、供应全过程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引入各方主体力量,构建社会共治的制度,是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的重中之重。建立家长陪餐制度、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进“明厨亮灶”等,都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以“明厨亮灶”为例,截至今年10月14日,全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量已达到31.86万户,覆盖数占拥有食堂学校数的84%,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量为5.28万户,覆盖数占拥有食堂学校数的91%。实践证明,只有将食品采购、食品管理、供餐单位等信息真正置于阳光下,才能进一步加强各方沟通,促进家校双方共同推进校园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不久前,教育部在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主题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将对营养改善计划出现问题的省份开展督办工作,集中约谈相关省份负责人,督促及时做好校园食品安全整改工作,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相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尽责,制度不完善、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清洗消毒不及时等食品安全隐患就会无所遁形,“四个最严”就能落实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中。
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加强和改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将风险隐患警钟及时“敲起来”,把食品安全责任“担起来”,使问责追责更加“硬起来”,才能让广大师生更安心,让家长和社会更放心。
□赵婀娜《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4日09版)
“明厨亮灶”长啥样
据了解,第一代透明厨房,第二代视频厨房,都是让进店的消费者在店内看到后厨,对餐企压力不大。这是因为消费者不容易进行横向比较,监管部门无法得知餐企是否实时向消费者开放后厨。
第三代阳光餐饮,相比于第一代、第二代,有了明显进步,对消费者来说,可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全国任一家餐企真实后厨状况,能自由、方便地比较不同餐企的食品安全水平。如果用脚投票,消费者会选择去后厨干净卫生,厨师整洁、工作认真的餐企就餐,对餐企有一定的约束力。
有些餐企在后厨安装了摄像头,也会有意无意通过断网断电等手段消极抵触,监管部门还要上门督导,耗费精力大,运维成本高。
如果能推动餐饮经营主体由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那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第四代“明厨亮灶”是从餐饮经营主体出发,让优者更优。
第四代“明厨亮灶”融入了AI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云计算、AR/VR位置服务等技术,让这些时髦的技术真正运用到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之中,实现监管过程自动识别、自动判断、自动跟踪和自动反馈,对每一个违规图片都能做到定人物、定时间、定地点、定场景、定事件。消费者还可以随时查看到学校食堂的各种公示信息,对后厨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价,或者直接将投诉反馈给校长,这样就实现了从少数人管多数人到多数人管少数人的治理局面的转变。
有些地方运用食安指数引导消费。食安指数,是依据国家已经颁布的餐饮企业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对餐企每日、每周及每月的工作进行五定防伪采集、人工智能判别、大数据分析,给出每一餐企的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指数。这些指数在消费者的消费半径内排名。
食安指数与餐企的生意紧密相关,餐企对食安指数有主动性,综合体(商圈)为了自己地区的名声,都会主动催促所辖范围的餐企重视食安指数,餐企相互之间也会相互督促改进食品安全水平,从而实现了餐饮食品安全由“监管急,餐企看”向“餐企急,监管看”的转变。
理念转变后,技术手段自然跟上,原来都觉得难以解决的餐饮业后厨脏乱差的局面,一定可以得到改观。
图片说明
图①、图②为巡查平台技术人员在向与会者演示“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技术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图③、图④、图⑤、图⑥为多路记者跟随深圳、成都、上海、西安四地监管执法人员,赴现场检查“明厨亮灶”情况。图⑦、⑧为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王家娟老师,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副校长颜廷瑜分别就校园食品安全、学校要承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内容进行发言。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栗世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