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汪洋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张庆黎主持 郑建邦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代表委员关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05月22日 A1 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启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就媒体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的回答掷地有声。
  王阶举例介绍,疫情暴发初期,武汉金银潭医院情况比较严重,已确诊患者病情也较重。而在全世界都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利用自身体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给患者一个短时间内治疗、处方、用药、见效的体验,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生的技能和传统中医药的魅力。截至3月30日,该院南区收治的15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140例痊愈出院,其中88例为纯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深刻反思中华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我们也在反思中医药的创新。相信只要能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就一定能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作用,发扬光大。”王阶说。
  王阶委员发出呼吁后,在许多代表、委员中产生共鸣,大家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如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然而目前中医药科技创新仍存在中医经典理论传承创新研究不足,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中医药文献的创新研究不足,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致公党中央呼吁,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就此,致公党中央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加强中医经典传承,促进中医理论创新,包括发展和应用好经典名方,以辨证论治的思维进行研究实践等;加强前沿技术引入消化,促进中医药关键技术创新;加强中医医疗器械创新,助力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研发,促进中医药在健康应用中创新;加强中医治疗难治性疾病研究,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强中医药科普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人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需多点发力,包含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中医药产业结合,通过大数据手段辅助提升中医诊疗效率,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满足民众对优质诊疗服务的需求等方面。
  持续不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高度关注呵护百姓健康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把中医药融入传染病防治体系,融入重大疾病救治体系。“这样我们的医疗体系会更完善,老百姓健康会得到更好的保障。”张伯礼说。

□本报记者 宿志红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