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大妈”为食品安全摇旗呐喊
6月7日,在2020年“世界食品安全日”中国主场活动中,年近70岁的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尹玉泉,再次为食品安全奋力摇旗呐喊。两年前,尹大妈就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会场发言台上呼吁大家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过去14年,我一直是7万‘西城大妈’中的一员,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尹大妈的一段幽默的自我介绍让人眼前一亮。
无论是“千里眼”“顺风耳”,还是“神秘情报组织”一员,“西城大妈”真的有点不一般。平日里,与“朝阳群众”“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齐名的“西城大妈”们,遍布在西城区大街小巷,除了参与常规的联防治安执勤之外,更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哪里有不合格食品加工点,哪个小区有黑窝点非法加工,我们都会去蹲点摸清情况,再举报给市场监管部门。”尹大妈自豪地介绍。
尹大妈也有烦心事儿。“我现在每天烦恼买啥、做啥才让全家人吃好,营养健康。”她说,以前买菜,到冬天只有大白菜、大葱、土豆等几样。但是现在,市场上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有至少三五十种蔬菜。但这种烦恼是快乐的烦恼,毕竟烦“吃哪样”比烦“哪来的吃的”强太多。我们的日子确实一天天过得更好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尹大妈对此次活动的主题“食品安全,人人有责”感触颇深。因为维护食品安全要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除政府严格监管,农民、厂家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之外,消费者也要多上心,提高辨别真伪好赖的能力。
“这个能力需要两个基础,一是常识和知识,二是脑筋保持在线。”尹大妈说,“首先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常识,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不符,那么消费者就该多留心,建议到更有品质保障的大商场、超市购买。同时也要加强学习,明辨食材,看懂包装说明,不被糊弄。比如,我现在买酱油会看氨基酸态氮指标,价格差不多时我会选择氨基酸态氮值较高的,因为氨基酸态氮是酱油产品各项成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作为判断酱油品质高低的主要参考依据。”
“经过这次疫情,大家对食品安全、食品健康会有更高期盼。”在活动现场,尹大妈呼吁所有人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监督、举报、宣传、科普,力所能及做点事,守护好食品安全、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本报记者 宿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