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市场就是我们的“战场”

——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0月20日 A4 版)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永安(前排右三)参加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


  □


  □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药店、超市、婴幼儿配方奶粉、餐馆等。

  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场就是市场监管人的“战场”。在重庆市渝北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逆行而上,奔忙在医院、药店、社区、隔离酒店等抗疫一线,用实干和担当捍卫了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市场稳定,为全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从2020年10月19日召开的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获悉,该局荣膺重庆市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雷霆出击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疫情防控初期,市场供应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做好“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和质量,努力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起、用得安全”。
  大年初一一上班,仙桃市场监管所就接到仙桃派出所案件移交,当事人涉嫌在仙桃辖区某经营场所内非法销售“保力康”牌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口罩),进货价格为5.2元/个,销售价格为15元/个,涉嫌哄抬防疫物品物价。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立刻行动,现场查获在售“保力康”牌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10950个,总价值达16余万元。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向某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成为全市第一起口罩价格类违法案件,形成了露头就打的强大震慑,被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评为十大典型违法案例。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当前,坚决打击发国难财的行为,坚决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是上级的工作要求,也是市场监管人的神圣使命。
  在这场全民防控疫情的战役中,“保供稳价”是市场监管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位于渝北王家街道的海领批发市场是主城冷鲜肉供应的主力军,供应着全市60%的猪肉。疫情期间,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紧盯海领批发市场这一关键点,坚持每天2人,在猪肉入场时段(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2时)进行巡查监控,实行农产品准入快检,不让一两问题猪肉流向市场,确保了主城冷鲜猪肉的价格稳定、质量安全,获得市政府高度肯定。
  一天,王家街道市场监管所接到通知,称有一批问题猪肉将流入海领市场。所长王军迅速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经过5个多小时的摸排,终于在距离市场不远的偏僻公路旁发现可疑车辆行踪。经查验,车内运输的猪肉有明显异味,初步断定是变质猪肉。经技术部门鉴定实行无害化处理后,王军一直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这批肉如果流通到市场,对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将造成很大的危害!”王军说。截至目前。海领市场累计销售冷鲜肉逾5万吨,未出现食品安全和疫情事故,有效保证了全区乃至全市猪肉市场供应。
  同时,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全力协调市药监局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帮助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全市第一张N95口罩生产资质,在抗疫最紧张、最需要口罩的关键时期,实现全市口罩生产供应“零突破”,每天新增口罩供应5万个。疫情期间,该局共组织药械企业供应口罩500万个、额温枪12万支、酒精23万瓶;查处哄抬物价、防疫物资质量问题等违法案件17起,受理处置与疫情相关的投诉举报1925件。

闻令而动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疫情发生后,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建立战时机制,出台战时举措,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扎实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实现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
  大年初二,听闻大湾镇一名百岁老人准备举办寿宴,打算邀请20多桌客人。凭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及时劝阻了这一宴请。为防止人员聚集,该局提前向全区600余家餐馆、20余个农村家宴一条龙服务机构了解团年饭、寿宴、喜宴等预订信息,要求各餐馆、酒店主动与订餐人协商退餐。疫情期间,该局共劝退聚餐、家庭宴席1554起,共1.4万桌,涉及金额近1000万元,消除了近15万人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隐患。
  为全面禁止活禽宰杀,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紧急制作500余块通告牌,在农贸市场、超市、活禽专卖店等处张贴。该局动员执法力量3100余人次,逐户劝导督促活禽经营者暂停经营。全区关停活禽宰杀经营户338户,其中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内100户,商场超市23户,市场外活禽专卖店83户,活禽餐饮店132户,关停率达100%。
  全国及重庆市部分地区进口三文鱼、厄瓜多尔白虾等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后,渝北区市场监管局连夜排查全区冻库以及冷藏冷冻食品,特别是对可能流入该区的问题白虾逐户逐人排查,摸清问题产品流向。
  该局共计排查冷藏冷冻生产经营主体127户,以进口冻海鲜产品,冻猪、牛、羊、禽肉为重点范围,以生产加工、餐饮服务、贮存、销售、运输等为重点环节,实现了对进口冻制品检查的全覆盖。该局发现问题白虾流向并通报区疾控中心监测,累计检出3份外包装阳性,下架在售白虾2471公斤,监督销毁问题白虾9810公斤。
  为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市药监局工作部署,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零售店管控。零售药店只需注册“重庆市药监”App,就可以在销售发热、咳嗽类药品时,登录该系统完成信息上报。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对购买发热、咳嗽类药品人员信息进行实施跟踪,加强与镇街、卫健委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互通,强化对疑似病例的追踪排查。
  在基层,这个App使用的效果如何呢?龙山市场监管所所长李新阳介绍:“我们街道的80多家零售药店已全部安装使用。以前采取填表的方式登记信息,由社区工作人员报告给街道,可能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和不准确的问题。现在通过这个App,只要有人购买了发热、咳嗽类药品,我可以随时掌握,直接将信息报告给街道和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核实和排查。”
  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药店规模小、人员素质不高,不会安装使用的问题普遍存在,怎样才能既不影响药店正常经营,又实现全覆盖呢?统景市场监管所所长马勇介绍:“工作人员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一对一帮助零售药店安装使用App,也得到了药店的理解和配合。”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渝北区市场监管局采取多项措施严管严控零售药店,强化疫情源头防控。该局要求未配备红外测温仪(非接触式)的药品零售企业暂停营业;对所有从业人员、购药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并登记,发现发热、咳嗽等可疑人员,实时上报辖区内市场监管所及镇街;对购买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的患者做好实名登记,对信息不全或者拒绝提供有效信息的暂不销售发热、咳嗽类药品,并报告辖区市场监管所;对不按规定进行登记报告或漏报谎报拒报的零售药店立即约谈、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营业;要求药店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药品购进渠道,保证药品质量,做到依法依规经营。
  2月7日晚9时13分,统景镇市场监管所值班人员接到辖区某药店报告,称当时药店已关门,一女子因孩子发烧要求为其开门,购买了退烧、抗病毒药品,药店销售员按照疫情期间发热、咳嗽病人购买相关药品登记报告制度的要求进行报告。
  统景镇市场监管所值班人员高度警觉,第一时间将可疑信息通报统景镇政府平安办。第二天,统景镇镇长魏庆超部署,协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追踪。由于该女子在信息登记表上填写的电话号码有误,无法取得联系。统景镇市场监管所立即联系药店销售员,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询问和劝说下,得知该女子与药店销售人员是朋友关系,遂获取了该女子的正确联系方式,追踪到了当事人。
  经过排查核实,该女子曾于1月26日带小孩到从武汉返回的亲戚家中吃饭(该人员情况正常),其小孩2月6日开始出现发烧等症状,便自行购药。2月8日晚,小孩病情严重,经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入院,诊断结果为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统景镇市场监管所强化零售药店监管、从源头排查防控疫情的工作举措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表扬。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共报送销售发热咳嗽药品信息7.5万条,筛查出发热人员1289人;频繁购药信息4717条,及时筛查出疑似病例1例。

全力以赴支持复产复工复学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履行市场监管部门属事责任,扎实做好复工复产、复市复消、复学复课有关市场监管的各项工作,尽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企业复工复产,员工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以保税港区为例,仅海关监管范围内就有15家食堂、18个配餐点,同一时段就餐人数高达3.3万人,高峰时期超过5万人。集中用餐的人数较多、较密集,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
  为此,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对保税港区各大企业食堂和配餐企业开展了拉网式检查。目前,保税港区已恢复往日繁忙景象,各大企业顺利复产复工,但为了保障复产复工员工吃得放心、吃得安全,该局迅速抽调有经验的市场监管人员进驻保税港区现场办公。
  据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税港区(空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于2月27日正式揭牌。该管理办公室由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派驻4名市场监管人员组成。
  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戟介绍,保税港区由水港功能区和空港功能区两个部分组成,既是我国首个内陆型保税港区,也是与重庆主城区距离最近的一个保税港区,对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无缝对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点打造保税加工、航空物流、商品展示、国际贸易等产业集群。”张戟说。这里集中用餐的人数较多、较密集,食品安全监管的压力非常大。
  拉网式检查期间,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约谈了各企业食堂及配餐企业负责人,督促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就《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开展集中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
  张戟介绍,在拉网式检查中,他们发现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类制度及岗位职责不健全、食材加工操作不规范、食材库存存放不到位、未使用电子台账记录、部分食材加工硬件损坏、缺少保洁柜等问题。为此,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制定了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由进驻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的市场监管人员会同保税港区运行管理服务部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存在风险隐患或不符合规范的企业限期整改。
  经过渝北区市场监管人员为期一个月的现场检查和督促整改,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内的企业食堂及配餐企业就餐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不仅桌、椅、厨台、货架、展示架等摆放规范,员工选餐、取餐、进餐方式也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就连进餐入口和出口通道也进行了合理规划,实行单向进出。
  开学复课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以最大的努力、最严的措施、最快的速度做好开学复课前学校及周边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学生用品质量等监管工作。复学期间,该局联合区教委、区卫健委等部门开展复学条件审核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对全区395家学校、幼儿园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检查,为全区各类学校开学做好充足准备,为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还根据企业需求,制作了《复工企业用餐防疫指南》,在辖区全覆盖推送;制定复工复产“服务八条”,推行1+1+N指导服务机制;通过推行网上办理、“一址多照”、容缺受理、异常名录包容管理、延期年报、专利商标协助快速通道,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区市场主体不降反增,逆势上扬,新增市场主体18596户,同比增长22.59%,共有存活市场主体126923户,总量居全市前列。

□李笑雪 刘俊伸
  (本版图片由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提供)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