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声谷” 聆听中国好声音
在今年9月北京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一家来自“中国声谷”的企业——科大讯飞,携最新智慧教育AI技术亮相,向国内外客商传递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中国“好声音”。在“落实‘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中,记者再次与这难忘的“声音”不期而遇。
10月19日,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声谷”,感受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了解到优化营商环境对落实“六稳六保”的强力支撑。
让“中国声谷”扬名的,正是方兴未艾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里,集聚着众多智能领域的“大咖”企业,从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神州泰岳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系列优质企业和平台,共同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应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安徽省正推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产业集群。2017年,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目前平台上开发者团队数已达138万,覆盖终端28.5亿,日均使用次数50亿。工信部同意合肥探索开发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安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纳入国家战略。
在“中国声谷”体验中心,能够实时语音转化为字幕的智能激光笔、一边收音一边现场翻译的智能耳机、可以听音打字的智能鼠标……一件件智能办公产品打造的未来办公室,让每天和语音文字打交道的记者们十分感兴趣。
一份PPT,四位创业者,咪鼠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仕明回忆起创业时的场景谈到:“在‘中国声谷’这个平台,既有国家及省里的政策支持,还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撑,园区提供了从办公场地、设计研发到打样制作、广告营销等全产业链条的配套服务,良好的环境为创业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刘仕明现场演示了该公司设计出品的智能语音鼠标,其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7%,每分钟可输入400字,“听得懂”18个地区的方言,支持28种外语翻译。目前,咪鼠科技有限公司累计研发产品20余款,产品申请多项设计研发专利,去年产值达3000万元。
像咪鼠科技这样快速发展的创业型公司,在“中国声谷”并非唯一。在安徽省政府出台《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声谷”的产业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创新成果日益显著,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2019年,“中国声谷”营收达801亿元,同比增长24%,入园企业超过800家。今年上半年,“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入园企业910家。
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的背后,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各部门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生力量,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科技创新创业,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供给和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