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食物中毒多由沙门氏菌所致

体弱者应少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1月26日 A8 版)

  □

  皮蛋俗称松花蛋,作为“外国人无法理解而国人无法忘却”的中华暗黑料理代表,是一些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它做法多样、爽口开胃,纵横大江南北。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其实吃凉拌皮蛋后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并不少见。
  沙门氏菌是元凶
  食用皮蛋中毒一般是由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导致的。在皮蛋制作、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如果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被病菌感染的皮蛋,如果在食用之前没有经过高温杀菌处理,就会引发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常见危害人畜的种类有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在10℃~42℃温度范围内都可生长,而且对生长营养物质要求不高,所以比较容易污染食物。根据统计,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高居榜首。
  动物性食品易被沙门氏菌污染,主要为禽肉类、畜肉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感染的食物之后发生中毒,轻者表现为胃寒、发热、恶心、腹泻、腹痛等,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这种情况多见于抵抗力相对低下的老人、婴幼儿及体弱者。
  体弱者应少吃
  跟黄曲霉素不同的是,肉眼无法分辨食物是否被沙门氏菌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对皮蛋做好清洗工作,如发现有异味或者蛋体有损坏,切记不可食用。如果对于皮蛋的新鲜程度和保质期不太确定,或是由于某些原因怀疑皮蛋有可能沾染了致病微生物,为了安全起见,应谨慎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监管部门已经禁止使用含铅添加剂制作皮蛋的工艺,皮蛋中的铅含量已经大大降低,但皮蛋毕竟是通过加入强碱来让蛋白质变性的方式加工而成的,食用后会中和胃酸,影响消化吸收,所以对于胃肠功能比较弱的人、婴幼儿、老年人、肝病患者和体弱者,建议浅尝辄止、不宜多吃。对于皮蛋爱好者来说,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大型厂家生产的皮蛋,而且最好能在食用前加热一下,减少中毒风险。

来源科普中国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