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查站助力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地管理部推出科研条件保障新举措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08日 A6 版)

  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精尖实验室逐渐增多,辅助设施条件保障设备也随之增加。在现有实验室恒温洁净保障人力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科研条件保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9年至202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18号动力站通过建设智能平台,有效保障了科研条件。有了这次成功尝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地管理部将智能化建设作为2020年度技术条件保障举措之一,以昌平院区18号动力站为研究对象,开展智能化查站试点,逐步建立起适用于科研单位的智能查站系统。
  据了解,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18号动力站建于2007年,站内空间大,设施管道布局合理,有改造升级的潜力。智能查站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故障、记录查站数据,同时能通过个人手机随时随地远程查看设施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出现故障,系统会及时反馈给负责运行人员,相当于给运行人员配置了一双“24小时全天候眼睛”。经验证,运行人员查站时间均有缩短,查站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故障反应及时,查站人员劳动强度有所下降,达到预期优化提升效果。
  智能查站系统项目采用产学研互助联合模式。前期方案设计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地管理部和北京联合大学负责,在摸清设施运行参数的基础上,搭建出智能查站数学模型,完成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充分利用既有能耗监测系统传感器,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投入,充分发挥既有智能仪表效能。后期改造由该院基地管理部负责,外协单位负责施工。改造需要充分利用既有仪器仪表,但既有系统庞大,点位众多,而且运行已近9年,个别仪表存在传输故障的情况,需要一一甄别。工作人员不辞劳苦,连续奋战,加班加点把仪器仪表测试好,按时完成了工作。
  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又逐步在20号楼钟房、24号动力站设立关键参数实施连续监测,以解决常规查站中存在的人员不能监测到位等问题。该院还将在数据中心设置监测点位,完善晚上高温、缺电,漏水报警功能,实施重点部位智能查站,为科研条件保证提供数据支持。

□孙天宝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