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张伯礼:看好病、教好书就够了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08日 A8 版)

  阅读提示
  11月28日,由清华大学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起,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参加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医抗疫的文化自信”,再次回顾了今年在武汉抗疫时的情形。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得知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时,年过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一气呵成填了这首《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11月28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一名来自武汉的清华学生,手捧大束鲜花送给张伯礼,和鲜花一并献给他的,还有一座沉甸甸的“人民科学家奖杯”。这是大会组委会颁发给他的奖项。
  面对荣誉,张伯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还是“人民才英雄”。“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与他们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作的贡献和牺牲相比,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他说,“千万不能当一世英雄,我会把荣誉珍藏起来,继续看好病、教好书就够了。”

人民的荣誉
  3月18日,湖北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为零。“这天刚好是我的生日,也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张伯礼说,“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取得实效,这是人民群众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晶。”
  张伯礼回忆,刚到武汉时,医院发热门诊外阴冷潮湿,门诊内人满为患,为防止感染人数越来越多,他提出分类隔离和“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并拟定了“中药败毒方”等。
  有了药方后就是保证大量中药汤剂的不间断供应。张伯礼试着联系当地医药企业,请他们帮助生产袋装中药汤剂。在暂时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对方的回复铿锵有力:“没问题,全力配合!”
  “1000多台煎药锅24小时不停运转,把煎好的药供给武汉方舱和定点医院。第一天3000多服药,第三天就达8000多服药,后来达到3万多服,连续供应两个月。”每每说到此处,张伯礼总是感动不已。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普遍服用中药,确诊阳性率从2月初的80%,到2月中旬降至30%,2月底更是降到10%。中医药的诊疗效果得到有效验证。
  “抗疫期间,从医院值班到隔离酒店需步行20分钟,都是志愿者接送,‘司机’有老有少,有的甚至从黑龙江开车过来,油钱都是自己出。”这也让张伯礼感动不已。
  “一个半月阻断疫情,两个半月胜利在望,三个月武汉病例清零,打道回府。”他骄傲地说,“人民群众无怨无悔的付出是取得胜利的原因,一切的荣誉归属于人民。”

文化的自信
  “中医药发展,文化自信是关键。”张伯礼指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张伯礼以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推动中医药在防治疫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率领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进驻江夏方舱医院后,即刻开展行动,施行从中药、针灸、贴敷到太极拳、八段锦一条龙综合治疗。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推动血必净、参附、痰热清、热毒宁等中药注射剂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中医药团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实现了564患者,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三个零”。90%的方舱使用中药后,实现了一般转重率2%~5%,远低于公认的10%~20%的转重率。
  回忆这段经历,张伯礼不无感慨。“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中国传统文化平常不显山不显水,甚至有人认为有些落后。但中华文化融在中国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到了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力量、显示出的威力排山倒海。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都体现出来了。中国人只要受过中国文化的教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都在我们的骨子里。礼让、和谐、团结、诚信、仁爱,这些文明的积淀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里,这是本能。”张伯礼说。

中国的方案
  着力国内患者后期康复的同时,张伯礼也在积极为向世界分享“中国方案”而奔走。
  “疫情无国界,分享中国经验,我们从不保守。”张伯礼说。疫情防控期间,他参加了数十场介绍“中国方案”的全球视频交流会议。其中,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中医药抗“疫”专家经验全球直播,就有63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超过9万人在线观看。
  张伯礼还带领团队和德国、美国等国家进行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联合研究,包括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共同讨论关于宣肺颗粒临床观察的方案等。
  “这次疫情,让国外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特别是看到中药的疗效,对中药走向国际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张伯礼说,“希望中医药能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战胜疫情。”
  “疫情还未结束,下一步防疫应重点防‘物传人’”。张伯礼指出,外防输入“防人”也应“防物”,特别是要对来自国外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信函进行全面消杀。他建议,收到包裹后,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包装外部消杀和内部消杀两方面工作。不能消杀的要在阳台上放置2至3天后再打开。买海鲜千万要戴手套挑选,回去拿凉水泡完再洗,当然不吃更好。

□本报记者 宿志红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