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处置”,他们争分夺秒

——北京市重大体育赛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现场目击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2月17日 A1 版)

  重大体育赛事期间,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怎么办?
  “23名观众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伴有腹痛。经过询问,出现症状的观众在赛前购买了场馆内售卖的袋装食品和酸奶。”
  12月15日上午,一场模拟“体育赛事”正在北京市海淀区体育馆精彩上演。10时10分左右,场馆内出现突发情况,几名捂着肚子的观众神情痛苦地起身,向场馆医疗组就诊求助。
  医疗组一边对观众进行救治,一边向区卫健委等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很快,救护车赶到现场,迅速实施救治。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指挥现场人员开展现场调查、询问和取证等。
  10时25分,场馆内观众就诊人数增加至28人,现场工作人员初步怀疑这次突发事件和场馆内售卖点售卖的食品有关。
  10时30分,针对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一般级别食品突发事件条件,现场成立的临时指挥部报请海淀区食药安委启动海淀区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三级应急响应。随后,海淀区政府召开海淀区“12· 15”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对整个事件进行研判。同时,针对网络上的各种猜测,以及综合已经掌握的情况,应急指挥部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回应市民关切,通报事件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经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体育馆内调查取证,确认引发事件的酸奶由北京某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该局立即封存场馆内未销售的酸奶,派出执法人员对该奶制品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后经进一步调查以及合并流调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认该批次酸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黄桃果酱,从而导致了本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了警告和处罚,责令相关批次产品下架停售。
  记者了解到,本次应急演练活动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主办、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承办,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发生与报告、场馆内的先期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指挥体系、舆情处置和新闻发布会、生产企业调查处置、善后处置和总结会议6个科目,全部真人实演,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报记者 李 翔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