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据互联互通 推动执法联动协同
——市场监管系统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纪实




打造执法“智慧大脑”
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入新阶段,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统一了行政处罚程序。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智慧监管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在市场监管总局统筹部署下,全系统按照协同高效的要求,推动执法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智慧监管模式,为构建市场监管工作新格局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行政处罚文书网价值凸显
2020年1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正式开通运行。开通半年后(截至7月8日),网站访问总量达1.25亿人次,日均访问量69万人次,受到系统执法人员高度关注和社会公众广泛好评。
文书网具有面向社会公众的查询功能及面向市场监管人员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App访问文书网,并按照被处罚人名称、处罚文号等关键词或者行政区划和案件类型,查看相关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文书网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基本信息、结果信息依法公开,为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放心的消费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工具要让更多人了解并使用。总局通过制作一图读懂、发布新闻稿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文书网的影响力,目前访问总量突破3.22亿人次,已成为提升执法能力的推进器,展示执法成果的新窗口,交流执法经验的云课堂,企业学法用法的工具书。文书网在提高执法透明度、畅通市场监管部门与公众联系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
强化数据分析应用
海量的数据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分析和应用。总局执法稽查局认真审核全国市场监管执法稽查办案数据,按季度开展分析工作并出具报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也积极利用文书网的检索和分析功能,探索行政执法案件类型化处理,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2020年12月9日,文书网已发布处罚文书47万余份。分析报告从处罚年份公开文书量、各省公开文书量、各处罚种类公开文书量、各处罚层级公开文书量、各涉案领域公开文书量等多个维度对数据作出分析,并列明浏览量较高的行政处罚文书,为各地执法办案工作提供指引,受到执法人员好评。
江苏省太仓市市场监管局针对物业管理服务监管难题,通过在文书网检索相关内容,对具体案情、处罚依据分析归类,整理出常见的5类违法情形,并对部分典型案例作具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该局提前组织检查人员集中学习,将价格、特种设备管理作为主要检查内容开展专项检查,取得良好成效。
行政执法办案辅助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进一步提升全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业务水平,实现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信息化向智慧型转变,市场监管总局稳步推进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办案辅助系统(以下简称办案辅助系统)建设,认真做好需求调研、组织开展集中研讨,努力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办案工作插上信息化“双翅”。
如何进一步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和分析应用,从而实现执法联动、业务协同?各地在执法办案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2020年11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举行办案辅助系统建设及执法数据分析应用集中研讨活动。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执法稽查条线和信息化建设条线以及总局负责开发市场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的同志近30名代表参加。
在集中研讨活动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围绕办案辅助系统的模块设置、数据上传方式、数据标准设置和分析应用等主题展开研讨,在建立执法办案信息化生态圈、统一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应用等不少问题上达成共识,也提出很多有创新型、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2021年,总局执法稽查局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办案辅助系统建成,推进执法效能和案件信息公开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将案件数据情况与业务领域重点工作任务、专项整治相结合,为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报记者 李 春
江苏 强化顶层设计 促进理念创新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执法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监管理念、模式和手段创新,突出制度设计和数据归集,推动实现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顶层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归集推动系统整合,通过系统整合促进业务协同,构建一体化平台,实现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和工作方式转变。一是优化现有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江苏省电子政务外网,构建贯通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及基层分局五级的市场监管专网,并指导各级建设视频会议网络。二是加快建设数据仓库,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监管数据的统一归集与融合,通过数据打通实现业务协同,驱动现有应用系统整合优化。三是最大限度保证业务工作不断,新的应用系统上线前,老系统继续运行,所有的新建系统必须在一体化平台的基础之上建设。目前,已建成统一的业务门户、执法办案系统等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12315热线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系统等。
在执法信息化建设方面,2020年4月13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扬州市对综合执法案件系统开展试运行。5月起,全省各地市陆续使用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平台。截至目前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已有用户账号1.2万个,汇集线索登记3万条;通过一般案件程序立案核准2.8万件,处罚核准2.2万件,还通过简易程序办理案件2962件。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有效增强执法透明度。一是通过案件一般流程,采集线索来源登记表、立案申请表、案件核审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审批表等各类文书以及审批材料,并实现立卷归档。二是通过案件一般流程和附件管理,办案全过程的文书、图片、音频材料均可以采集记录,实现全程电子化管理。
此外,江苏省开发了“苏知保知识产权执法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苏知保”),一站式解决知识产权执法难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上线以来,“苏知保”已在省市区(县)三级执法系统全面应用。通过注册使用该系统,全省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实现企业信息查询1200次、商标信息查询5180次、专利信息查询2200次、裁判文书查询570次,并通过平台对接侵权假冒案件89件,成为一线执法人员的有效助手。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注重全面深化与省级部门间的横向数据共享和省市县纵向的数据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监管数据开放利用。目前已完成市场监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数据标准规范编制、系统建设方案编制等工作。部门内部将分散在46个子系统中的建库数据统一归集,统一对外报送,形成从业务系统到数据中心到省大数据中心前置机的实时共享和自动交换。该局还做好存量数据梳理加工等工作,及时准确报送全省362万户企业、775万户个体工商户的市场主体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行政许可信息、信用信息等35类信息资源共530个数据项。
□祝 富 方 方
广西 大平台支撑 大市场监管
为充分适应当前市场监管执法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着眼解决基层执法痛点、堵点,以实现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市场监管执法深度融合为目标,构建“大平台支撑、大数据慧治、大系统融合、大监管共治”的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有力推动广西市场监管系统执法效能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领导班子坚持把执法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向信息化要战斗力,使之成为执法效能“倍增器”。该局成立广西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小组,各业务相关处室和系统开发企业分工协作、加班加点,以“钉钉子”精神组织技术攻关,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开展数据中心云资源池和SDN网络池建设,该局完成3个数据中心整合,基本实现硬件设备、云平台资源池、业务运行统一监控、运维与管理。3个办公区域之间完成数据中心网络整合,初步形成市场监管云,为智慧监管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
经过梳理,广西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各项业务信息全覆盖和数据汇聚共享,完成原有27个主要业务系统统一管理和单点登录。统一的市场监管数据库和自治区127个市县数据分仓、35个主题表初步建成。约13T市场监管执法数据实现汇聚,470项政务数据和91项公共数据完成资源目录挂载。目前累计发布共享政务数据1.056亿条,电子证照数据汇聚342.57万个,为智慧监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通过对市场监管数据分析和展示,个性化统计分析、信息查询、风险监控、可视化展示和辅助决策等功能也初步实现。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把握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定位和方向,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构建移动执法系统,积极打造执法“智慧大脑”,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2020年,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余万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911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2起。
2021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在打牢数据质量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前期建设成果,在市场监管执法领域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形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统一高效的云平台,并在专属移动执法装备上搭载使用,实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大融合,有效优化执法资源配置,推动监管执法标准化、智能化。同时,该局将努力构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在线应用、大屏展示、综合决策等数据应用系统,推进数据汇集和数据沉淀,通过市场监管数据中心对辖区市场主体形成全景画像,出现问题自动预警、精确定位并立即处理,实现靶向监管,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孔国俊 刘玉华 李振华
河南 建立执法“中控室” 提高监管有效性
数据随时传输更新、任务即来即办,案卷台账分类齐全、检查轨迹一览无遗,整个平台严谨有序,河南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系统已成为全省市场监管执法战线的“中控室”。
为适应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新形式、新任务,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坚持把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向信息化要战斗力,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取得良好成效。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量急剧增长,如何高效管理运用各类数据,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成为摆在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面前的一个考验。
2020年7月,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梳理业务、规范流程、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筹建以原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专网为基础的数据传输处理平台,将省级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企业分类监管系统、12315指挥调度中心、行政执法系统等各类系统整合在一起。该系统统一和规范了河南省目前所有的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实现对各类经济违法行为立案、结案;对简易案件直接处罚;对符合复议条件的案件接受复议,并记录进入行政诉讼环节和实施行政赔偿的案件处理情况,实现执法案件全业务全流程管理。
新系统的启用,不仅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还让监管更加规范,做到执法留痕,检查有迹可循。该系统实现市场监管执法“阳光作业”,有效推进执法责任制建设和干部绩效管理。系统依托人工智能AI引擎、强大的知识图谱以及案例库数据支撑,可以让办案人员在系统内嵌的知识库中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为案件办理提供依据。
此外,河南省早在2019年便上线网络交易监管应用系统,巧用大数据突破监管瓶颈。该系统通过网络数据归集、数据清洗比对、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建设、搜索研判、电子证据存证、分析统计等六大系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数据归集,打破对网络市场监管的技术和空间限制,初步形成网络交易领域监管闭环。该系统由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自主研发,用动态化的线上监控弥补线下检查的疏漏不足,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事前监管。截至2020年11月,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共收集网站数据139万条、网店数据145万条,共享部门数据70万条,实时调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8300万条涉企信息。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河南市场监管改变了过去“大兵团”作战的传统模式,切实提高了市场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2021年,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全省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全省市场监管领域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互联网+监管”工作部署,整合执法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系统改造,统一数据标准,进一步推动监管执法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该局还将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应用。继续依托大数据融合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智慧监管中心,整合市场监管内部业务数据,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提高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促进市场监管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从经验判断向大数据科学决策转变。
□杨会玲
江西 打破“信息孤岛” 推进数据融合
近年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及大数据交换平台,梳理市场监管业务数据,充实信息资源目录管理,搭建一体化业务协同体系,初步构建市场监管综合应用平台并不断完善业务应用。该局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各类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决定实时推送、执法信息统一公示、执法信息网上查询。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升级改造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和案件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推进全省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该局将散落在不同部门、处室的行政执法监督、特种设备智慧监管、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等10余个平台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融合,健全技术平台体系,为推进“智慧+专业”监管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率。
除汇集数据外,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加强对行政执法大数据的关联分析应用,通过提前预警、监测、研判,及时发现解决市场监管部门在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行政决策水平。该局开展案件处罚信息系统、行政处罚文书网的推广使用和操作培训,强化信息运用,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办案效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已与江西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对接,自动推送、互相接收有关“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息。相关信息全部归于企业名下,向社会公示。
南昌推进数据运用智能化,智慧监管平台共整合市场监管事项441项,实现市场监管全程数据化、全程留痕迹、全程可追溯。通过建立数据中心,实时获取和录入全市40万户市场主体信息及监管情况等,自动统计数据分析,实现网格员巡查数据、行业监管信息、市场主体数据等多维度数据即时统计和调取。南昌市红谷滩区市场监管部门建设数字市场监管平台,开发远程监管模块。监管人员通过“在线检查”,可以远程完成日常检查工作。平台开发的红谷市场智眼App,在执法检查后可以自动生成现场检查记录,实现检查项目统一、检查及时建档、记录随时调阅的目标。
萍乡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装备在具体执法实践中的应用,积极应对当前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该局与厦门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能执法软件,其核心“法度笔录”功能,依托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为市场监管执法提供智能笔录、执法办案全过程监督管理、办案智能辅助等技术支持。该软件的开发使用,将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推进市场监管智能执法。
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创建智慧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统筹一个指挥中心、一个智慧平台、一个执法终端、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汇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功能。依托这一平台,该局在药品零售企业开展“智慧市场监管+5G远程审方”工作,实现药品零售业“5G远程审方”。该局还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规范学校食堂、餐馆等后厨人员行为。通过固化检查人员操作规程,户均检查时间从原来的45分钟减少至15分钟,监管效率大大提高。
□李 元 郭湘萍 郭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