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打造医药行业全国知名品牌
江西省宜春市自古以来就有着“中国药都”的美誉。如今,医药行业已成为宜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宜春市面对机遇与挑战,致力于做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监管创新,打造全国“医药产业名片”。2020年江西省医疗器材类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8.7%,其中宜春市占比达43%。据介绍,世界第一的输液挂瓶生产商就来自宜春。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0年,宜春市袁州区医药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主营收入230余亿元,上交税金11.3余亿元。
该园区坚持产业集群发展,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新兴产业加速聚集。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明显,起到了“引进一个,带进一批”的效果。目前,宜春市各县、市(区)一级国有医药公司已逐步改制到位,民营医械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宜春市医疗产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应看到其背后的挑战。“目前,宜春市乃至全国医疗器械领域在技术、研发及生产等方面和国外同行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军如是说。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尽管已向高精尖迈进,但也给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江西(宜春)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安江说,“在医药、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趋微的医药产业的形势下,医械商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从靠卖什么赚取进销差价,进入到靠怎么卖来获取服务佣金的新阶段。”
政府多措并举支持
针对日新月异的医药行业,宜春市委、市政府助力加快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承接平台发展。
发布《宜春市“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按照“一核两区”空间布局规划“生态+大健康”产业,将医药产业列为首要重点产业,着力推动国内医药产业集聚区建设,创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以樟树、袁州两大省级产业集群为核心,以济民可信、科伦医疗器械等企业为龙头,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袁州“一谷一城一港”计划,重点发展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医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产品等医药制造业。
出台《关于实施中心城区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形成产业聚集。制定《宜春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7-2025年)》,借助已有的清热解毒口服液、蛇胆陈皮口服液、小青龙合剂、益母草颗粒等一批知名品牌,成功举办多届“药交会”。
部门引领多点开花
宜春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促进当地医药产业园发展。
2020年,在宜春市市场监管局、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协调下,袁州医药工业园向江苏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顺势推出医疗器械创新承接试点。引进医疗器械高端人才,帮扶孵化创新公司,承接专业的医疗器械生产、检验、物流平台。
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建立创新孵化基地,按照医疗设备、高分子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不同需求,建立研发需要的办公、试验、检验、产品注册基地。根据需求在园区建立取得注册后的生产基地,为产品的批量生产提供服务。建立先进的检验基地、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基地、高效的营销平台及完善的配套设施。
“这对当地医药行业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江西(宜春)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安江表示,在市场监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企业已取得三个方面的优势。依靠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销售的扁平化,有效维护好渠道,锁定终端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竞价销售,比价采购的阳光交易模式,使各方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
□周常青 胡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