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公平体育 迎接奥运盛会

——实验室认可助力我国反兴奋剂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06月22日 A6 版)

  公平竞争是奥运永恒的法则,其中兴奋剂检测是保障赛事公平的重要手段。兴奋剂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体坛的热点问题之一。
  1999年11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在瑞士洛桑成立,专门负责审定和调整违禁药物的名单,确定兴奋剂检测实验室,从事反兴奋剂的研究、教育和预防等工作。为了加强对反兴奋剂实验室的管理,WADA开始积极寻求探索兴奋剂检测能力的国际认可。2007年,WADA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发布了两次联合声明,要求从事兴奋剂检测的实验室在获得WADA认可之前应取得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 组 织 多 边 互 认 协 议(ILAC-MRA)成员组织的认可。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召开在即,承担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任务的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与国际同行合作开展了干血点检测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在技术创新的开始阶段就全方位介入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将在即将召开的东京奥运会开展试点监控,并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实施常规检测。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于2000年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并一直保持认可资格。本次干血点检测实验室认可扩项对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作为我国认可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在对中国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进行认可服务的过程中作了开创性的努力。实验室提交认可申请后,CNAS按照认可相关要求,立即着手召集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审核和论证,并安排现场评审。目前,该项目已经顺利通过CNAS认可批准,为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关兴奋剂检测项目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为履行ILAC和WADA联合声明中规定的职责,使我国从事兴奋剂检测的实验室同时满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 IEC 17025)和WADA发布的《实验室国际标准》(ISL)的要求,2012年,CNAS专门针对我国的兴奋剂实验室制定了《反兴奋剂实验室认可方案》,提出针对我国反兴奋剂实验室的特殊要求,确保认可结果的技术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认可结果得到WADA的承认和使用,该方案也成为了一项反兴奋剂领域的专项认可制度。
  实验室取得认可资格时,按照国内对检测实验室的常规做法,获得认可的能力范围有100多项,基本包括WADA规定的所有禁用物质。每年末,WADA会公布下一年度的禁用药物清单。随着药物合成技术的发展以及服用兴奋剂手段的花样翻新,清单的内容不断增加。按照WADA要求,新增禁用药物后,实验室需要确认认可能力,而WADA从公布清单到开始实施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给实验室认可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CNAS通过大量查阅国外同类实验室的文献资料,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按照WADA相关文件要求,通过专家评审,将实验室的认可能力范围科学地提炼为17项,并指导实验室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检测能力详表加以补充,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受到实验室的欢迎,并得到了WADA认同。
  为了进一步了解WADA对反兴奋剂实验室的最新要求,加强对反兴奋剂实验室的认可管理,CNAS安排专人加入ILAC-WADA联合工作组,跟踪WADA相关文件,并选派业务骨干参加WADA组织的反兴奋剂领域国际实验室标准及技术文件培训,获得了培训证书并成为WADA国际评审员,先后参与我国反兴奋实验室认可评审工作24次。同时,CNAS按照WADA的最新要求,对相关认可文件进行了严格梳理,对参加兴奋剂检测评审工作的技术评审员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从体系文件和技术层面保证认可质量,促进实验室认可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中国兴奋剂检测实验室管理措施已趋于完善,软硬件设施齐备,能够满足反兴奋剂领域检测及相关科研工作的要求。可以说,中国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能够建立起有效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取得诸多成绩和殊荣,与实验室多年来在CNAS认可管理体系下运作密不可分。
  在CNAS认可的助力下,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兴奋剂检测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中国的反兴奋剂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实验室近几年检测的样品数量每年约有15000至20000例,样品量在全球WADA认可的33个实验室中位居前列。近年来,我国运动员兴奋剂阳性率一直在0.3%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同期约1%的平均水平,彰显出中国反兴奋剂工作的积极成效。

□杨耀武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