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把脉寻方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12月15日 A2 版)

  本报讯 12月10日,顶着严寒细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市场监管局调研组深入达川西部片区边远的石桥镇歇马庙村调研,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把脉寻方。
  在现场,歇马庙、莲花寺、高顶子3个村的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员齐聚歇马庙村会议室,与调研组成员共商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良策。
  调研组聆听了3个村支书就本村基本概况、基础设施配套、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现有产业布局与发展前景、乡村振兴规划、村“两委”构成情况的介绍,客观分析了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驻村第一书记围绕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制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突出问题集中排查整改、乡村振兴资料准备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农户更加专注于地里的事儿,盯着一亩三分地的产出,所以产业发展的事儿还需要成功的企业家来牵头带动。”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围绕调研发现的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及产业发展受自然条件、资金、市场等制约,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并达成共识。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组发现当地青花椒、青脆李、肉牛养殖等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调研组组长、达川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范爱华建议,坚持规划引领,克服急躁冒进和短视行为,依托各村青花椒、青脆李、肉牛养殖等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已形成规模的种植养殖户带动周边群众,激发群众的产业发展潜力,形成“一枝独秀、多点开花”的产业局面,促进各村产业规模由点扩面、持续发展。
  调研组指出,市场监管局将动员职工以购代捐和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发动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餐饮协会引导成功的企业家到联系村采购农副产品,培育其生产经营的原材料基地,举行商务公益资助活动,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领域进村开公司办企业,因地制宜探索“公司+农户”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徐 林 刘 伟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