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构建食安智慧共治格局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13日 A6版)

□  连日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专项检查,对超市、水果店等重点领域分类指导,要求经营者严格查验“三证”信息和“浙食链”交易信息。图为该局执法人员在一家超市检查进口水果“浙食链”溯源码及购进票据等情况。□申剑星 崔芳芳/摄影报道

  

编者按
   2021年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导向,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全省各地纷纷出台创新举措,依托“浙冷链”“浙食链”等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防范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依托“阳光厨房”“浙江外卖在线”“外卖封签”等打造现代化网络餐饮治理体系;依托“阳光工厂”,实时在线监管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
  本版综合浙江省各地区在推进数字化改革过程中的实措施、硬举措,展现智慧监管为食品安全监管描绘的新图景。

海宁:智控点亮“潮乡乡厨”品牌

  本报讯 近年来,嘉兴海宁市加快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高效监管,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单位,让食品安全成为品质潮城最靓丽的底色。
  ——出台浙江省首个《企业食堂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规范;
  ——发布浙江省首个《为老助餐服务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农村家宴厨师服务操作规范》《农村家宴中心服务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全省推广;
  ——农村家宴产业实现安全与质量双提升,跃升为全省样板,培育出产值超20亿元的农村家宴产业,打造出长三角闻名的“潮乡乡厨”品牌,带动近万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全智控,更“阳光”。全市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浙农码”全覆盖。推动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建设,实现食品追溯数字化管理。1326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浙食链”管理,54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激活并使用“浙冷链”。
  抓重点,外出就餐放心“看得见”。依托“浙江外卖在线”系统,大力实施网络餐饮“一件事”集成改革,入网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建设覆盖率达90%以上。164家学校食堂“阳光厨房”100%全覆盖,养老机构“智安厨房”、家宴中心“阳光厨房”建成率100%。
  重打击,零容忍。聚焦突出问题,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肉制品专项整治、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亮剑”“昆仑”等专项行动,相继破获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

□李 杨


湖州:“浙食链”地产食品专区上线

  本报讯 近日,湖州市市民许女士通过不久前上线的“浙食链——湖州味道”湖州地产食品专区购买了几款老恒和品牌的调味品。“我用手机扫描食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其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报告等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感觉很放心。”许女士说。
  “此次专区上线的产品,均由‘浙食链’全程保障,归集了食品从农田、车间到餐桌全过程生产流通交易数据。”湖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浙食链”是浙江省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一件事”改革项目,该局和吴兴区政府联合美团推出地产专区。目前,专区已吸引了老恒和、浙北、香飘飘、聚源正、震远同等一批本地知名食品企业,以及优秀中小企业先后入驻,产品涵盖粮油、副食等多个品类。
  专区为中小企业开辟新零售通道,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引领,提升“浙食链”品牌整体附加值。在专区建设过程中,食品生产企业的赋码量进一步提升,全市上链品种已达7147个,上链产品51280批次,极大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民生商品的供应。
  为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该局一方面多次前往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工作调研,对数字化系统给予指导运用;另一方面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力度。目前,全市共建成“阳光工厂”386家,任务完成率达428.9%;681家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完成“浙食链”注册激活,其中645家实现数据上链达标,任务完成率达226.3%。

□孙建新 施 怡


平湖:集体配餐单位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

  本报讯 2021年,平湖市针对全市1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扎实开展“安心暖心便当”行动,并将其纳入2021年平湖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建设智能“阳光厨房”,建设终端微波加热设备,导入HACCP或IS022000体系等举措,打造了集体配餐“平湖样板”。
  强化责任落实。以“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年”为载体,实现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及抽考全覆盖。全市11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加装终端微波加热设备并达到量化等级B级要求,其中6家通过了HACCP或IS022000体系认证。
  强化专项治理。加大了对未取得集体用餐配送许可进行集体用餐配送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办理相关案件2起,罚没款40万元。委托专业第三方公司对配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情况开展评估评测,深入挖掘共性、突出问题,并开展针对性专项治理。
  强化数智应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现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通过运用物联感应和AI分析等技术,实现后厨违规巡检及设施设备异常预警。依托“众食安”智慧餐饮信息平台和手机端App,对进货查验、从业人员晨检、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自查自检等各类台账进行信息阳光公示。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线上巡查+线下核查”监管模式,专人负责巡查研判分析,有效规范主体经营行为。

□胡 华


温岭:专项检查推进学校“阳光厨房”建设

  本报讯 近日,温岭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校供餐单位、寄宿制学校校内食品经营单位,以及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市场主体等,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推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更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更严密,隐患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本次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六查”展开,即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食材采购进货查验是否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是否规范、库存食品原料清查是否详实、食品加工制作管理是否正规、高盐高糖高脂食品是否售卖。
  此外,温岭市持续推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引导校园食材配送单位“浙食链”应用,实现全市317家学校食堂“后厨操作可观、食材来源可溯、食安管理可查”;全市63家定点学校食品配送供应商全部开通激活“浙食链”账号并上链交易,初步建立“农批经营户—校园食品配送商—学校食堂”三级流转链条。同时,建立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查反馈工作机制,结合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系统开展量化打分评级,适时向社会公示风险等级信息,倒逼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朱苗苗


绍兴越城:核酸数据库确保检测全覆盖

  本报讯 农贸市场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战线,更是守住食品安全源头的关键点。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农贸市场防疫要求,对全区40家农贸市场,约2000多名经营户、400多名管理人员、1500多名市场帮工,开展3天一次定期核酸检测工作。
  零距离上门检。各辖区所通过三个“一”模式,即由一名市场监管专职干部带领一位医护人员,分时间段在辖区内各农贸市场建立临时核酸检验点,并由一辆专车送检样本,实现了上门服务、精准对接。
  全覆盖错峰检。建立智慧监管核酸数据库,运用“色标”管理法,及时排查未进行核酸检验的人员,发送预警。针对部分错过核酸检验时间的市场人员,发放四色补检卡,督促其自行前往卫生院进行检测,确保经营户全员核酸检测无遗漏。
  一试点全推广。为避免出现市场人员老年手机无法查看核酸的情况,以北海辖区6个农贸市场为试点,待核酸检验出结果后,该局监管干部及时分类归纳,将每个市场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点对点定向发送给市场管理方,并由市场方录入核酸数据库。
  此外,该局还积极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开展农贸市场智慧化管理探索。通过市场门口安装的智能测温设备,实时监测进入市场人员的体温。同时安装摄像头,抓拍经营户抽烟、未戴口罩等不规范行为,并由市场方及时通知经营户整改。

□孙伊洁


慈溪:投放超200万张“外卖封签”加防护

  本报讯 不少慈溪市市民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拿到手的外卖包装上,已经在开口处用一张“封签”进行了封口。“这个设计非常好,能让我确认食品送达之前是否处于封闭状态。”家住慈溪市鸣北小区的陈女士因为工作原因常常需要点外卖,“外卖封签”的推广让她连连点赞。
  “外卖封签”是为防止外送餐食外包装在运送过程中被人为拆启或意外破坏而采取的一次性封口包装件,“封签”如果被撕毁,将留下永久性的痕迹。使用订书钉、透明胶等简易封口的不作为外卖“封签”。如果发现封签出现损坏,消费者有权拒绝签收,并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留证,向外卖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去年以来,慈溪市已有3429家外卖餐厅使用了由慈溪市市场监管局投放的超200万张“外卖封签”。今年,该局将进一步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外卖封签”,并加入惩处手段以更好地规范网络餐饮配送服务。“自2022年3月1日起,不按标准使用‘外卖封签’的商家将受到相应处罚。根据《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规定,未使用‘封签’对配送的食品予以封口的,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该局餐饮科科长吴燕君说。

□吴燕君 葛炳强


绍兴上虞:高标准推动全链条阳光工程建设

  本报讯 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市场监管局高质量完成区级民生实事“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努力提升群众食品安全获得感满意度。
  高质量建成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61家。全面推广食品生产企业建设使用“阳光工厂”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云分析、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食品生产过程监管,对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实时在线监管。
  高起点认定农村家宴“阳光厨房”63家。以打造“共富厨房”为目标,先行宣传培训、完善经营资质、树立服务规范、强化管理制度落实,不断提升农村家宴行业规范化水平。此外,高标准认定农村(社区)家宴集聚点35家,加强建设指导,实现农村家宴服务中心数量和覆盖率双提升。
  高效率上线全程可追溯“浙食链”企业109家。以广覆盖、全提升为着力点,紧抓生产源头,确保数据应上尽上;紧盯批发中段,确保数据应传尽传;紧跟零售终端,确保数据应结尽结。打通从田头(车间)到餐桌生产交易数据链条,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货查验记录全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
  高水平打造学校“阳光厨房”197家。以市级智能“阳光厨房”和“校园食安智治场景”推广为抓手,应用智能“阳光厨房”,实现后厨不规范行为及现象AI抓拍,对厨房消毒设施实施物联监测,实现餐用具消毒、学校陪餐、健康管理、食安培训等台账数字化。

□周福莉


温州平阳:为捐赠食品购买食安险

  本报讯 为提高对抽检合格品备样的有效利用,温州市平阳县市场监管局借助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推动建立常态化处置机制,打造食品备样科学处置、择优处置、安全处置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累计捐赠292批次、销毁925批次、单位留用8批次,备样处置进度处在全市前列。
  针对食品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不同特点,该局利用智慧监管系统,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充分发挥样品的最大使用效益。集中销毁不具备再利用价值的样品;捐赠检验合格、保存状态良好的样品;承检机构留用因工作需要的样品。除捐赠给敬老院,平阳县还将复用餐饮具、调味品等宴席用品捐赠给新创建的农村家宴中心。
  该局精心挑选剩余保质期较长的且保存状态良好的样品用于捐赠,主要包括米、面、食用油、茶叶等日常食用率较高的品类,并在捐赠样品表面加贴统一制作的“处置样品”,避免处置样品重新流入市场。
  该局对使用捐赠食品的单位进行风险提醒,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破损、超过保质期限等情况,应停止食用并及时报告处理。同时,平阳县还专门为捐赠食品购买了保额200万元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全面保障被捐赠者食品安全。

□陈年者


宁波北仑:线上巡查护航学考、选考

  本报讯 疫情防控背景下,宁波市北仑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提前部署,全面开展考点及周边餐饮店、食杂店专项检查,为学考、选考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该局积极与各部门对接,做好考前清场、菜单审核等工作,对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查,并与食堂相关负责人签订承诺书,要求学校落实好主体责任。由于疫情防控特殊原因,新碶中学、松花江中学等临时考点实行盒饭配送模式。该局严格做好团餐配送单位资格审核,保障考生吃上“放心餐”。
  考试期间,按照C级巡查要求,北仓区通过实地检查和“阳光厨房”线上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程巡查。重点督促学校人员晨检、食品原料采购验收、餐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等,对操作环境、就餐环境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检查。对食堂消毒情况、工作人员核酸检测、测温等情况重点关注,要求增加就餐场所消杀频次,严格落实学生单向就坐。
  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监管,对各餐饮店、食杂店进行全面排查。要求所有经营户落实“禁止堂食”或“单向用餐”,督促经营户做好测温、亮码与店内消毒工作。

□王亚虹

余姚:“互联网+”启动餐饮监管新引擎

  本报讯 余姚市现有餐饮单位1万余家,食品监管人员仅26名,针对监管资源与监管对象不匹配的现状,余姚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构建共治格局。
  余姚市大力推广集“互联网+视频”监控、物联感应、食品安全违规行为智能抓拍、预警信息推送、食堂管理台账数据化和自动化为一体的智能管理体系。目前,全市336家学校、幼儿园已全部完成“阳光厨房”建设,其中建成带有物联感应的智能“阳光厨房”328家,实现中小学和二级以上幼儿园“智能阳光厨房”100%覆盖。
  该局推进“浙江外卖在线”落地应用,现已累计创建入网餐饮单位“阳光厨房”2140家,激活使用“浙江外卖在线”2400余家,网上“阳光厨房”在线率始终维持在85%以上。同时,在外卖覆盖面较广的余姚万达广场试点建设“阳光餐饮综合体”,通过配备场景驾驶舱、监管方及综合体管理方指挥屏、“阳光厨房”“余姚食安码”和食安风险阳光公示屏等软硬件设施,借云端数据实现线上监管、远程互查、亮灯预警、板块互动、手机扫码等功能。以“一舱一屏”“一店一码”,以及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三方“智联互动”,实现食安信息“全亮化”、综合监管“智治化”和社会共治“在线化”。
  2021年,余姚市投入24.8万元自主开发“微监管e起来”微信小程序,在6个基层所(分局)先行先试,通过远程视频检查、定期自检自查、证照到期提醒、线上培训指导、在线视频调解等方式,实现线上远程监管。截至目前,平台通过3轮优化,已完成试点餐饮单位“微监管”实名认证748家,应用“微监管”模式开展远程视频检查466家次,自检自查43家次。

□毛佳明


乐清:优化“三道防线”重点排查

  本报讯 为抓好冷链物防工作,持续巩固优化“三道防线”,乐清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严防“物传人”事件的发生。
  扩大宣传教育。该局第一时间制作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疫情防控告知书,发放给重点生产经营者和重点检查对象,要求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已发放告知书400余份。
  重点排查上链。该局加强对重点检查对象的巡查,指导生产经营者赋码扫码,查验留存“三证一码”,确保进口畜禽肉、水产品应上尽上“浙冷链”;进口冷冻冷藏蔬菜制品、水果制品、乳制品等其他品种纳入“浙食链”管理。强化科所联动,自行动以来多次联合对农贸市场、食品冷库、大型商超等重要监管对象开展针对性监督检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已排查进口冷链主体436家。
  严厉打击整治。对行动过程中发现的经营单位“三证一码不全”、未按规定录入“浙食链”“浙冷链”系统的行为,一律予以严肃处理。

□赵丽艳


台州三门:进口冷链食品“一码统管”

  本报讯 连日来,台州市三门县市场监管局深入辖区重点场所,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严从紧检查,以最严标准要求商户将防控举措落到实处。
  该局聚焦进口冷链食品“三道防线”,切实做好物防工作。“一方面,我们加强县乡两级分管领导带队督查,建立基层冷链食品巡查监管队伍,推出进口冷链食品日常巡查检查表、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排查表、首站汇总表,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巡查和动态巡查。另一方面,依托‘浙冷链’系统,通过指导供应链首站‘进赋码、出扫码’,中间站经营者‘进出扫码’,末站消费者‘扫码查询’,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一码统管’。”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局还强化与县公安、卫健、交通等部门协同联动,推进冷链从业人员疫苗接种,加强冷链运输车辆检查,筑牢严密防线。据统计,截至目前,三门县已先后排查摸底冷链食品经营单位7256家次,激活进口冷链经营单位218家、冷库104个;激活市场主体218家,赋码1590张,扫码2万余张,赋码扫码率均达100%;核酸检测冷链从业人员1809人次,冷链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全部进行疫苗接种。

□柯丽娜


金华武义:推动进口水果赋码工作

  本报讯 金华市武义县市场监管局对进口水果、冷链食品等加大监管力度,从严把好疫情防控关。近日,该局重点加强了对进口水果的监管力度,推动进口水果“浙食链”上链管理。
  根据浙江省疫情防控办规定,进口水果需纳入“浙食链”管理。该局通过检查、盘点县内水果批发市场、连锁经营门店和大型商超等进口水果经营主体的台账、库存,摸清了武义县进口水果经营单位和流通链条。同时,注意落实进口水果“三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外包装消毒证明)、“三专”(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储存、专区销售)管理,督促店家定期消杀,严查违规行为。目前,该局已摸排经营单位82家。
  在此基础上,该局组织召开大型商超进口水果“浙食链”应用推进会,进一步落实进口食品“浙食链”赋码工作,督促经营户采购环节扫描二维码,流通环节亮明“浙食链”二维码,销售端亮明“进口水果告示牌”。截至目前,该县进口水果“浙食链”赋码率达100%。
  针对疫情防控的重点冷链食品,该局已实现从严监管新常态。对全县23家进口冷链经营户,严格查验“三证”,严格执行产品冷链溯源码齐全上市制度,依托“浙冷链”,实现对冷链食品经营户产品流通数量、经营内容等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在流通环节,要求经营主体落实“三专”,定期开展场所消杀,做好销货登记,便于追溯产品去向。

□葛旭青 刘竹青


杭州萧山:链上进口水果消费更安全

  本报讯 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加强进口水果物防管控力度,严格防范“物传人”风险,确保进口水果消费安全。元旦以来,该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73人次,检查261家次,发现问题26个,主要涉及未分区销售、索证把关不严格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萧山区有两大进口水果集散地(萧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萧山东部水果批发市场)。该局派驻专人实施驻场监管,对拒不按照规定履行疫情防控责任的经营者和市场主办方,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同时,严查进口水果“三证”信息,要求各经营单位落实物防政策,一律使用“浙食链”扫码入库、扫码出库,排查库存进口水果,做到存量清查上链。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倡导消费者购买进口水果前,扫码确认线上信息与实际包装信息是否一致,对无码产品或信息有误产品拒绝购买。
  此外,该局还联合萧山区疾控中心对两大进口水果集散地实施环境、物、人的核酸监测,每周不少于80批次,将从业人员纳入每7天一次的核酸监测,进行动态管理。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举办方加强环境管理,定期对脱包的进口水果外包装、口罩等废弃物进行消毒,日产日清。

□郑娟娟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