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冰丝带”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1月29日 A1版)

  “‘冰丝带’太梦幻了。”
  “是啊,这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
  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在中国传统小年的喜庆中,北京冬奥会进入最后10天倒计时。阳光照耀下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22条玻璃“丝带”盈动欲舞,好似速滑运动员在冰面上风驰电掣时冰刀留下的轨迹。上午9时多,记者到达奥林匹克公园西侧,按照工作要求,在“冰丝带”外见到了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国家速滑馆食品安全保障团队领队于海兵和保障队员任娇。
  听到记者对“冰丝带”的感叹,参加过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两会及冬奥测试赛等几十次大型保障活动,实战经验丰富的于领队仍难掩激动:“进驻保障岗位后,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白天近距离欣赏到她的高颜值。”
  于领队告诉记者,自从1月23日入驻“冰丝带”点位以来,他和两名队员每天凌晨4时30分从指定酒店出发,步行20分钟到达点位,开始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食品安全保障服务,晚上10时左右才能休息。另外还有3名同事在闭环内开展同样强度的工作,并且闭环内外要实时沟通对接。
  “我们严格对餐饮服务商采购的所有食材实施全链条全流程食品安全服务保障,从解签封开始直至监管推餐工作人员进入无接触缓冲区,为场馆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任娇硬是把只有两岁大的女儿送回了老家。对她来说,服务冬奥是荣誉,更是使命和责任。
  谈话间,于领队的手机响起,是闭环内的保障队员董俊勇打来的视频电话。记者通过手机屏幕看到,闭环场馆内,董俊勇手拿记录单向于领队逐一报告上一餐详细数据。
  通话结束后,于领队和任娇立即返回岗位。他们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每天都要汇总传回局里的大型活动保障科(以下简称大保科),那里是他们的“大本营”,更是前线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撑。
  随后,记者来到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见到了正在协调解决一起突发情况的大保科副科长刘博。
  受疫情影响,场馆内原有供应渠道的食材不能按时送达。场馆内保障人员立即向大保科发出“急救请求”。刘博第一时间联系属地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在保证加强食材安全风险监测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紧急任务。而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片段。
  “朝阳区是冬奥会开闭幕式及三个竞赛场馆所在地。大型活动保障科作为联动、统筹各个场馆内外的‘中枢’,为各环节保障人员之间搭建一座‘7×24’小时不间断的桥梁。”刘博说。
  “刘科长手机24小时不关机,每天接的电话不计其数。有次早饭时,因为接电话,一个包子足足吃了半个小时。”大保科工作人员钟铭回忆说。
  钟铭是北京人,家门口的奥运会和他有着不解之缘。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当时刚参加工作一年的他就被选派到涉奥酒店保障组。时隔14年,再次服务冬奥,他是名副其实的“双奥”见证者、亲历者。
  “在两次测试赛和冬奥会筹备期间,我都有进入场馆工作的机会,但因为我有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的经历,对冬奥会的组织架构、运转模式以及工作流程比较了解,所以主动选择留在后方,更好地发挥优势配合大家做好统筹协调。”钟铭说。
  傍晚,记者收到于领队发来的微信,是热气腾腾的饺子和香甜黏脆的糖瓜照片。他在微信里写道:“在这么有意义的岗位和同事一起过小年,也是一种团圆。我们会用坚守与付出,助力冬奥,为运动健儿加油!”
  “冰丝带”承载了冬奥梦,梦中难忘奉献者的身影。

□本报记者 周 妍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