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碳足迹”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着力构建碳排放监测技术体系记
我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结构中,电力碳排放占据主体地位。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0年我国发电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尤以火电行业碳排放量占比较高,属于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点行业。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着电力行业大量检验检测以及发电设备性能测试试验工作。“双碳”目标引领下,该院以发电行业碳排放连续监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取得成效。
据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际上火电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包括排放因子法、物料守衡法和在线监测法。前两者通过各类参数间接核算碳排放量,而在线监测法通过安装烟气自动控制系统(CEMS)监测碳排放量,具有影响参数少、精确度高、数据实时性强、人为因素少等优点。
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立CO2排放监测体系较晚,发电企业的碳排放量计算仍以排放因子法为主,碳排放数据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足。业内人士分析,在我国开展CO2排放在线监测难点有二:一是应用场景复杂,不同火力电企业的燃料状况、装机容量、工况负荷等情况各不相同,大量验证工作有待进行;二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导致相关技术研究难以有效开展。
为解决上述难题,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搭建电力行业首个碳排放在线监测研究实验平台,在实验室中模拟复杂环境下的碳排放在线检测流程,解决了在线监测技术推广应用问题,并为后续行业标准起草提供了大量数据和理论支撑。
该院还通过现场验证测试,在典型火电机组开展CO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应用,创造性提出“以碳排放量为依据的流速准确度分级指标控制”技术要求和流速高准确度校准技术,并确立涵盖性能指标、监测站房、安装施工、调试检测、技术验收、运行全过程质控的CO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要求,编制形成电力行业标准《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报批稿),有力地保障了CO数据质量。
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实现连续监测碳排放数据准确度大幅提升,为火电厂碳排放连续监测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标准规范,推动碳排放检验检测领域技术发展及碳排放监测设备研发与应用,在发电行业预计将产生近十亿元的市场需求。
□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