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

“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改良生长土壤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3月12日 A1版)

  本报讯 (记者 李 晶)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通过网络视频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两个多小时里,李克强总理就中国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疫情防控等问题陈述施政方针、回应民众关切,其中涉及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有关政策。
  “‘放管服’改革是为市场主体改良生长的土壤,减税降费是为他们施肥浇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要推动更多市场主体能够生根发芽。”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李克强指出,这些年通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比十年前净增了约1亿户,主要是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只要把人民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把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出来,经济发展就能迎来生动局面。政府部门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让市场主体层出不穷、生机勃勃。近年来,政府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项行政许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许可退出历史舞台。过去办企业拿执照要几十天时间,多时要上百天。现在,全国范围内办企拿照平均需要4天,用时最少的地方只需 1天,大约九成政务服务是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不见面办。
  李克强强调,“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责,“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放”也不是放任,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尤其是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和群众利益的领域,像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金融等领域,要加强监管,违规违法的必须加以惩处。现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变化发展,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和方式,使市场主体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李克强谈到,“放管服”改革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目的是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希望企业在发展当中都是规范健康的。
  李克强指出,疫情发生后,服务业受冲击最大,特别是接触型服务业。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近3亿人的就业,“秤砣虽小压千斤”,要给予及时扶持。针对特殊困难行业,政府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一项,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行业就能享受1800亿元。对市场前景好的特殊困难,金融业要给予“无缝续贷”。有能力的地方要对特殊困难行业阶段性减免房租、电费。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