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通知

以“零容忍”态度持续严打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4月20日 A4 版)

  本报讯 (记者 李 春)国家知识产权局4月12日在官网发布《关于持续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强化整治重点,打击典型行为”“强化监控预警,实现精准识别”“强化系统治理,依法从严惩处”等方面作出部署,以“零容忍”态度持续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共治的工作新格局。
  风清气正的商标注册管理秩序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通知》要求,强化整治以“囤商标”“傍名牌”“搭便车”“蹭热点”为突出表现的商标恶意囤积和恶意抢注行为,重点打击“恶意抢注与党的重要会议、重要理论、科学论断、政治论述等相同或者近似标志的”等10类违背公序良俗,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商标注册秩序的典型违法行为。
  在强化监控预警,实现精准识别方面,《通知》要求,完善商标注册全流程贯通的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人重点监控名录,重点监控从事相关行为的市场主体,提升打击商标恶意囤积行为的精准度。持续完善商标注册禁用词库和指引词库,充分发挥审查审理系统识别预警和提示拦截功能,加强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针对性。
  《通知》要求,继续完善有关审查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规范,在法律赋予的裁量空间内最大程度防范和规制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对重点监控名录中的市场主体办理商标业务的,依法从严审查审理并强化实际使用举证义务。树牢底线思维,加强重大不良影响商标管控,持续采取并案审查、快速驳回、依职权宣告注册商标无效、通告曝光等打击措施。限制恶意囤积商标转让,加强拟转让商标使用情况的前置审查,使其无利可图。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商标注册秩序源头治理,推动有序开展“公益撤三”,释放闲置商标资源。对反复实施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依法从重惩处,并依法依规认定为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通知》要求强化代理监管,维护行业秩序。实施严格的商标代理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代理从业人员备案实名制管理,完善商标业务办理签名制度,深化商标审查审理和备案管理工作协调联动。向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转送商标恶意注册违法代理行为案件线索并组织集中查办,对情节严重的停止受理其商标代理业务。
  《通知》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商标注册领域信用监管。依据《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认定的失信主体,在管理期内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不得享受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等政策和便利措施。依法依规与其他有关部门共享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通知》还要求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共治合力,通过个案督办、类案指导等形式,统一执法标准,提升打击效能。研究优化商标规费标准,推动建立阶梯规费制度。
  在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政策供给方面,《通知》要求持续推动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推进商标代理相关监管规定出台,建立《商标审查审理指南》常态化修订机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不断丰富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法律武器和政策工具。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