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项重点工作
1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落实机制,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建立《纲要》与《规划》落实的衔接机制。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一体推进《纲要》和《规划》的实施。编制完成《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建立《纲要》和《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机制,开展年度监测,实施动态调整。
2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快数据产权、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论证,适应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加快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论证,推动解决恶意抢注、大量囤积、平衡公共利益、强化使用义务等突出问题。提出地理标志立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强县和产业园区。
3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稳步推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落实,配合做好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切实发挥专利指标导向作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
建设一流知识产权审查机构。优化审查流程,持续压缩专利审查周期,坚决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审查提质增效五年目标任务。建立商标等级审查员制度。推动专利、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高质量发展。
4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更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效能。制定出台2022—2023年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加大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力度,深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出台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
5 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政策体系。做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活跃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深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健全促进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推动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深入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6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知识产权代理信用评价管理,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改革创新。
7 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和竞争,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利益。
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加快完成我国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办好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推动中欧、中法地理标志协定下一阶段落实。
8 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完善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强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咨询作用。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