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一流知识产权高地
——苏州高新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综述

2007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2011年,长三角唯一的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落户高新区。
……
2018年,苏州知识产权检察室作为全省首批设立的专业性检察室在高新区挂牌。
2020年获批全国首批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地区。
2021年实现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零的突破”,苏州瑞派宁等三家企业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202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锚定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苏州高新区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可循?近日,笔者通过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区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并从顶层设计、工作思路、经验引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
树立“苏州高新高度”
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骄人成绩来源于“强化顶层设计,在政府工作中重视知识产权引领的‘苏州高新高度’。”
据悉,2019年,通过机构改革,苏州高新区实现了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集中统一管理,也实现了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有机整合。不仅成立由苏州高新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还及时出台《苏州高新区推进标准化、质量品牌及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并制定了《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知识产权强区明确了发展目标、细化了工作指标。
“这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打造知识产权强区,多维度促进知识产权提档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人士表示。
彰显“苏州高新力量”
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得益于“强化系统思维,在知识产权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苏州高新力量’。”
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细分领域专利数据库,定期发布专利分析报告,以知识产权运营思维研究分析“卡脖子”的共性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建设产业专利池,构筑产业安全“防波堤”。
服务重点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专项行动,为规上工业企业和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知识产权服务,指导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引导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集“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建立区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推动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构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执法、调解等快速处理渠道,推动建立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
贡献“苏州高新经验”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苏州高新区始终牢记试点探路使命,强化使命担当,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仅多项工作在全国领先,也为知识产权工作改革创新贡献了“苏州高新经验”。
在人才培养方面,苏州高新区率先出台全国县区级知识产权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扶持政策;在国际交流方面,高质量保障第六届中蒙俄知识产权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召开,成功打造了太湖知识产权论坛、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这些创新性、引领性的实践成果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为知识产权强区、强市、强省、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新征程、新起点、新目标。“十四五”时期,苏州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能力,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新征程,打造全国一流知识产权要素集聚高地,努力实现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沈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