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致富新模式 绘就共同富裕美好蓝图

——记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市场监管所党支部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7月08日 A3 版)

  □村民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执法人员向村民了解农作物种植情况。


  □执法人员帮助村民与园区食堂协商对接。

  2021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2021年9月,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眼镜工业园区正式落地。该园区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园区还配有职工宿舍楼、食堂、超市等生活设施。玉环市市场监管局大麦屿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大麦屿所)党支部深度结合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着力激发低收入人群的内生动力,依托园区经济环境,汇聚多方力量架起奔向共同富裕的桥梁,为助力共同富裕注入了“人情味”。

加强党建引领 促支部工作提质增效
  大麦屿所成立于2015年12月,地处玉环市西南部,辖区常住人口7.6万人,有各类经济主体8034家。
  近年来,大麦屿所党支部始终以“忠诚担当、监管为民、执法维序、强基兴所”为工作目标,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该所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市场监管本职工作为出发点,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队伍提升相融合,激发党建内生动力,有效激发支部党员工作活力,打造基层战斗堡垒,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业务更新压力的高压状态下,大麦屿所党支部始终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扎实抓好每一个细节,把控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回应群众关切、改善社会民生、赋能企业发展。

深入走访调研促 农副产品打开销路
  眼镜工业园区位于大麦屿街道古顺村,村民有1795人,其中低保户15户,主要以种植农作物谋生,生活较为艰难。眼镜工业园区内有大量湖北秭归商户,为此,大麦屿所党支部联合秭归在玉流动党支部、古顺村党支部,实地走访慰问低保户家庭,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家庭情况。
  走访中了解到,许多低保户家庭不仅有残疾的老人,还有体弱多病的小孩,家庭收入不稳定。虽然村里为部分低保户分配了五六亩地,供他们种植农作物,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种植知识,农作物产量不高。此外,因为没有稳定的销路,低保户只能自己找地方零售农作物。
  为有效解决低保户“渠道少销售难”问题,大麦屿所党支部积极谋划,联合秭归在玉流动党支部和古顺村党支部主动与园区企业对接,利用职工食堂农副产品需求量大的特点,由企业直接向低保户下订单,解决销路之忧。
  “以前我们种了菜要自己拿到山上的疏导点卖,有时候一天也卖不了多少,收入不固定也很不方便。”古顺村村民许良钦说,“和眼镜工业园区食堂合作以后,有了固定的销路,收入稳定了,而且村里还有专人帮忙对接,我们只要把菜送到食堂就可以了,真的非常方便。”
  此外,大麦屿所党支部还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引导村民发展家庭养殖和蔬菜种植,指导种植辣椒、生姜、土豆等需求量大又易于存储的农作物。“订单入户”成功化解了“卖菜难”的问题,老百姓的种植热情高了,产量也高了,家庭收入也增加了。
  为更大程度解决村民农副产品“难售”问题,大麦屿所党支部和秭归在玉流动党支部积极协调园区楚越物业,针对部分产量小、无法向食堂供给农作物的村民,在职工超市增设“爱心摊位”进行售卖。
  在园区超市里,可以看到超市内一排排货物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新鲜的农副产品。大麦屿所党支部书记许旭阳表示:“以前村民因生活所迫,只能骑着一辆摆着蔬菜瓜果的简易三轮车,车骑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这样的售卖方式不仅阻碍交通,还影响市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爱心摊位’的设立不仅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丹’,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堵塞道路的交通问题。”

拓展就业渠道 促重点人群就业致富
  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各行各业就业压力增大。而对于文化水平低、缺乏基本职业技能的低保户来说,就业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扎实助力共同富裕,大麦屿所党支部对接秭归在玉流动党支部,以优化公共服务为出发点,根据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要求,结合园区自身需要,另外增设物业、物流、安保、环卫、家政等园区配套就业岗位40余个,为促进低收入人群就业提供最后一道坚实保障。目前,已经帮助古顺村15人解决就业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麦屿所党支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依托园区经济环境,汇聚多方力量探索党建引领致富新模式,为玉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提供支撑。

□苏 杭 黄雪静/文
毛奔奔/图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