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出“卡脖子”困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项攻克汽车测试难题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8月16日 A6版)

  每天,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汽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国既是汽车生产大国,也是汽车消费大国。“十四五”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是关键。
  中国碰撞假人项目是汽车产业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术之一。
  碰撞假人是用于替代乘员直接用于评价车辆安全性能优劣的高端智能检测装备,具有技术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然而,现有碰撞假人依据欧美人体特征开发,并不能最优保护中国人,且核心技术与标准“受制于人”。因此,开发中国体征碰撞假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设立重大专项,围绕碰撞假人测试系统的形态符合性、结构仿生性、材料等效性、响应可测性和损伤关联性开展一系列研究,初步形成集中国假人开发、测试评价、标准制定、示范应用等全方位能力,推动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及高端检测设备核心技术发展。目前,碰撞测试假人第一版样机已完成开发,并逐步开展技术迭代优化与测试验证工作,为后续相关标准制定及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我国汽车产业另一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是缺失自主工况。此前,我国引入的NEDC(欧3/4排放标准的一型试验)工况和WLTC(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工况,经实践验证都难以真实反映我国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而缺乏工况,汽车性能指标测试便没有了数据基础。
  为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国内整车及主要发动机企业、检测机构、高校及研究机构组建了中国汽车工况项目组,对全国41个代表性城市5048辆车进行大规模驾驶数据实时采集,首次建立了我国自主的汽车行驶工况体系,还开发了集车辆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工况曲线开发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汽车工况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工况快速、准确、自动化生成。
  目前,基于中国工况的汽车能耗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各类车型能耗试验方法、限值和标识标准中的导入已完成。在此基础上,中国工况也开始逐步导入排放、噪声、热管理、可靠耐久等测试领域,联合国ASEP噪声法规已确定采用中国工况。除了应用于法规测试外,基于中国工况大数据开发的典型城市工况、激烈驾驶工况、营运车行驶工况、电驱总成耐久工况等特色工况已经在车辆油耗优化、整车及零部件耐久性开发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为企业车型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芷滢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