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人间烟火”吃得越来越放心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现场观察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9月01日 A6 版)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现场。□董芳忠/摄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为护好这碗“人间烟火”,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则把食品安全提到“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高度。
  8月29日,以“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动。记者在主场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民共识。在多方参与、协力守护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公众食品安全素养显著提升,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逐步形成,百姓手里的这碗“人间烟火”吃得越来越放心。

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食品安全是“重大政治任务”,提出“四个最严”“党政同责”等明确要求,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法治建设之快、政策措施之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
  首部食品安全党内法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印发;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总数达到1455项,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超过1.3万项;“铁拳”“昆仑”“国门守护”等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中,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各自开展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全部34大类食品组织抽样、检验,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37万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5.94万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51%。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及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从打造最严谨的标准体系、强化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健全多方联动机制三个方面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包括已建立四级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且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99%县区,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7万余家医疗机构等。
  高度重视、上下联动的有力监管举措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无处遁形,科学权威、灵敏高效的风险监测评估能力使得重要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得以比较灵敏地识别和预警,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百姓手里的这碗“人间烟火”越来越有保障。

科学素养越提越高
  “公众食品安全素养显著提升。”成为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下的共识。
  与主场活动同期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是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要活动之一。论坛期间发布了《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开展的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小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
  根据《报告》,2021年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等单位联合组织了“食品安全线上挑战答题赛”,其间中小学生整体答题准确率达80.17%,显示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水平较高。
  从地域看,中小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水平最高的省份是海南,答题准确率达到84.50%,其次是福建与湖南,答题准确率分别为79.51%和76.68%。从年级看,年级越高,学生答题准确率越高,食品安全素养越高,其中小学生平均答题正确率为60.41%,初中生平均正确率为69.79%,高中生平均正确率为76.13%。从知识结构看,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素养结构较为均衡,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知识掌握较好,答题正确率为84.25%,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的答题正确率为82.92%,与营养健康知识相关的答题正确率为80.72%。
  《报告》同时也反映出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水平仍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继续健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依法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宣传教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主场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孙宝国表示,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和科普的重要论述精神,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赋予新的重要定位。《大纲》对提高公众利用科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的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希望各界关注、重视、用好《大纲》,辨识食品安全认知误区、树立良好公共卫生观念和行为习惯。
  构建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有赖于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有赖于公众自觉遵法守法,提高维权能力和科学素养。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正蔚然成风。

共治合力越凝越实
  “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中的两个‘共’字,凸显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性。这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管,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形成各方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这是很多与会人员对今年食安周主题的认知。
  各级地方政府在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上不断探索实践,通过创新责任机制、监管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效能。
  主场活动中,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洪斌对该市创新推行包保责任机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实现连续六年食品安全“零事故”,广大游客和市民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该市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做法主要包括市县领导包保区县乡镇、分管领导包保行业部门、区县专班包保市场主体、驻点人员包保村居网格4个方面。在切实举措的推进下,今年以来,张家界市共协调解决证照办理、厂房建设等重大问题43个,现场交办隐患问题213个、已全部整改到位;莓茶、桑植白茶、土家腊肉等广受游客欢迎的特色食品抽检合格率达100%;提质改造市场主体204家,督促整改隐患问题2676个。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则以视频形式展示了其在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创建方面的成果。据介绍,针对“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食品安全监管实际,该局经过三年时间创建了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系统,通过主体入驻、主体自查、精准监管、结果推送4个步骤实现了法治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有效衔接。目前已有13.2万户中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入驻该风险管控系统。这套系统除上传照片和视频外,还通过加装智能识别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人脸识别等在线物联设备,企业主体责任和基层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均可通过系统实时可见。
  安全的食品既是“管”出来的,也是“产”出来的,但归根结底是“产”出来的。生产经营者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坚决护好百姓的这碗“人间烟火”。中粮集团董事长吕军用“守初心、凝匠心、提信心”三大关键词,介绍了中粮集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据悉,中粮集团不仅建立了由7个模块、17个子系统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风险可控,同时还在集团上下发起“以忠良品格铸就安全食品”的道德承诺,要求全体员工始终秉持敬畏之心,像保护生命、保护眼睛一样,全过程、全天候护航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因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人间烟火”才得以安守,百姓幸福感才得以提升。

□本报记者 宿志红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