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漳州开展食品产业质量提升行动纪实
龙海贡糖、平和麻枣、漳浦酥糖、芗城白香饼……说起福建省漳州市,你可能对这些传统美食并不陌生。食品产业是漳州市最有基础、最具历史、规模最大的产业,该市已建成罐头食品、速冻保鲜食品、冻干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蜜饯、果酒酿造等上百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食品加工基地。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塑造了“花果之城”“鱼米之乡”“闽南渔场”,也让漳州市具备了食品产业发展的资源和原材料优势,现有食品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61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近400家。
聚焦纾难解困,助推食品企业发展
漳州市食品小微企业占总企业数72%。为打造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漳州市今年印发《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从鼓励企业做大规模、智能化改造、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技改提升、市场拓展、自主创新、品牌质量提升、开展交流合作等8方面支持发展。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食品产业质量提升行动,结合“千名干部挂千企业”活动,主动提供服务,深入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检验检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难题。该局联合工信部门制定《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工作组,遴选中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为提升行动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45家小微企业参与提升行动。技术机构选派12名专家组成帮扶小组,对试点企业“一对一”驻点指导帮扶,累计帮助企业建立、梳理并完善管理流程及各类管理制度近650项。
依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服务”平台,该局对提升行动的各工作节点全程把控,通过企业资料收集、数据比对、统计分析,全面客观评估提升实效。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提升行动总体有效率达95%。其中,质量意识增强、管理制度规范完善、工艺流程优化、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效明显。
聚焦小作坊,智慧监管解决突出问题
今年4月,漳州市首个“漳显食力”网上食品名城直播培训基地投用,为漳州市食品电商企业提供集直播、培训、体验于一体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平台,构建具有漳州市特色的直播产业链群。
此外,在2020年阳光小作坊项目建设基础上,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探索创新区域集中加工和监管服务的新模式,发布4批小作坊食品目录,选择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的长泰区坂里乡开展小作坊“云集中”加工试点建设,建成红酒小作坊“云集中”监管区。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视频+数据”的方式对小作坊升级改造,实行统一区域、统一品牌、统一原料、统一检验、统一管理、统一 销售的“六统一”模式,解决食品小作坊体量大、分散广、种类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监管难点,以及政府用地规划划拨难、基层监管人员少的痛点。
聚焦产业发展,部门联手推动转型升级
结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食品产业质量提升行动。该局出台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22条措施,从推进商标提质增效、实施产业龙头带动等多方面帮促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梯队扶持原则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质量奖培育资源库。
同时,该局联合市科技局、工信局、高校等组建科技特派团38个,投入工作经费62万元,协助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加速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如今,漳州市“舌尖上”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已悄然崛起。至2021年年底,全市实现食品规模工业产值1698亿元;今年上半年,漳州市食品规模工业产值达980亿元,同比增长2%。在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名单中,漳州市是福建省唯一入围的城市,漳州市正致力加快食品产品质量提升,用心擦亮“中国食品名城”品牌。
□陈长飞 宋文龙 黄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