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旅行”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助企开拓“芯”产业市场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9月20日 A7版)
  

开栏的话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在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的指导下,各创新基地结合自身特点,广泛汇聚资源、大胆探索创新,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前沿科技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报现开设《推进创新基地建设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专栏,展示各创新基地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突破、新贡献,以飨读者。
  4年前,湖北省随州市生产的电子化学品原料销往170公里外的武汉,需“漂洋过海”到日本,辗转60余天。现在,这些产品直送武汉,仅需3小时。
  “随州造”竟需贴“日本牌”?原来,微电子、光电子元件、半导体生产中,都离不开二氯硅烷等特殊的电子气体,其纯度和洁净度决定着电路和器件的精度与质量。多年来,我国部分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于进口,成为制约“中国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尴尬的“出口转内销”局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帮助企业将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受益者之一。2014年,该公司自主研发出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次年启动生产电子工业用二氯硅烷。新产品下线了,技术指标也达标了。然而,因国内无相应标准作为依据,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屡屡碰壁,无法通过检测认证获得“市场通行证”。无奈之下,这两种国产产品开始了奇特的“旅行”——从湖北先出口日本,在日本经过检验认定后,贴上日本标签,再从日本出口到国内销售。如此,从随州的工厂出货到武汉的下游企业收货,需历时近两个月。
  在创新基地和随州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和帮助下,该公司带领原料使用和生产单位、气瓶生产企业、标准化科研人员等有关方面,深入调研、分析行业发展及标准化情况,将海外产品的企业标准和中国国内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积极推动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另外,2020年7月,《电子工业用二氯硅烷》和《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两项国家标准发布,2021年2月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在半导体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技术方面的标准空白。标准发布以后,晶星科技公司的电子工业用气产品迅速叩开了国内市场大门。
  随着国家对芯片、集成电路等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作为产业链前端的电子化学品需求规模快速增长,产品质量升级迫在眉睫。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充分发挥标准化资源聚合优势,聚焦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研发、生产、销售中的具体问题。在创新基地的帮助下,晶星科技通过制定发布国家标准,解决了国产集成电路原料无法“自由流通”的难题,助力“中国芯”高质量发展。据测算,这两项标准每年能为我国节省进口二氯硅烷和四氯化硅费用95亿元,涉及的下游国内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超2900亿元。

□冉 一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